您的位置:PharmaNews 研发动态 药物临床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氯沙坦的多效性特色及其临床意义(2)
本文章共3541字,分3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56%,而在此基础上氯沙坦又能显著减少尿蛋白35%P=0.0001),使GFR下降速率再改善6%,减少主要终点事件16%P=0.02)。这显然与氯沙坦的AT1阻滞作用有关,并在糖尿病肾病特定病理生理情况下派生出减少尿蛋白等新的临床效应。其他有AT1阻滞作用的ARB都有这种临床效应,例如在IDNT研究(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研究)中,厄贝沙坦也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 

近年来在基因突变小鼠马凡综合征模型中的研究提示,氯沙坦能有效预防和阻止主动脉腔径扩大和主动脉瘤形成(Science 2006312117-121)。临床回顾性研究也显示氯沙坦具有治疗马凡综合征的疗效。最近启动了一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前瞻性观察氯沙坦治疗马凡综合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Am Heart J 2007154624-631)。氯沙坦治疗马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已经完全脱离了其降压作用,这种特定病理生理情况下派生出来的新临床效应通过AT1阻滞减少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产生,可针对马凡综合征TGF-β的负反馈升高。

多效性协同作用

多效性协同作用有利于降压治疗中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通过干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在特定对照情况下,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危险。 

LIFE研究(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入选了9193例心电图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7岁),随机分组采用氯沙坦或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4年,氯沙坦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脑血管病死亡)显著少于阿替洛尔组(每1000患者年分别为23.827.9),相对危险降低13%P=0.021),在糖尿病患者中氯沙坦的治疗益处更明显,相对危险降低24.5%P=0.031)。LIFE研究获得了ARB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临床试验证据,证实了其一线降压药地位,并且首次显示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心、脑血管病总体事件发生有不同影响,氯沙坦具有更好的治疗益处和更佳的耐受性。 

然而,LIFE研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究竟两组之间的差异和治疗益处来自哪里?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未知的谜。笼统地归因为降压以外作用或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阻断作用缺乏依据和说服力,无助于学术进步,不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循证证据。近几年,随着一系列LIFE分支研究的公布,这个问题逐渐清晰起来,研究提示,氯沙坦与阿替洛尔头对头比较的差异和优势主要来自其多效性协同作用。

LIFE-BP研究(Curr Med Res Opin 200723259-270)显示,氯沙坦与阿替洛尔两组的诊所血压在治疗的绝大部分时间内完全相同,治疗最初12个月阿替洛尔组的血压水平甚至还低于氯沙坦组。LIFE-ABPM研究(Blood Press 2007 16392-397)观察丹麦110例患者基线和治疗1年后的动态血压水平,发现无论24小时平均血压值还是清晨血压,在氯沙坦与阿替洛尔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诊所血压和动态血压角度都不能解释两组主要终点的差异。

然而,一些重要的LIFE分支研究(JAMA 20042922350-2356Hypertension 200545198-202Kidney Int 2004651041-1049)发现了影响主要终点差异的可能机制:

1.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血脑钠肽水平检测都显示,氯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并证实逆转左心室肥厚与主要终点减少相关。

2. 氯沙坦显著减少尿蛋白(7% 13%P< 0.02),并证实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含量与主要终点相关。

3. 氯沙坦组血尿酸升高幅度显著小于阿替洛尔组[17.0±69.8)μmol/L对(44.4±72.5)μmol/LP< 0.0001],并证实治疗过程中血尿酸水平与主要终点显著相关(P<0.0001)。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不同机制的作用影响了心血管复合终点13%的差异,其中,逆转左心室肥厚占29%,尿蛋白减少占20%,血尿酸水平降低占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贝伐单抗适应证扩展步伐再遇挫

罗氏公司抗病毒药缬更昔洛韦延长治疗时间获

HIV局部治疗新方案(一)

HIV局部治疗新方案(二)

HIV局部治疗新方案(三)

HIV局部治疗新方案(四)

Nature Genetics:发现胰岛素抗性变异基因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孕妇及阻断HIV-1母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孕妇及阻断HIV-1母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孕妇及阻断HIV-1母

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妇女患肺癌风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研发动态 药物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