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全球第二大仿制药生产商阿特维斯(Actavis)宣布撤离中国。尽管大多数制药公司纷纷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营收增长的关键,但阿特维斯CEO保罗·比萨罗(PaulBisaro)却认为,在中国面临的各种风险远远超过潜在利益。中国医药市场的这一波动荡始于去年的葛兰素史克(GSK)丑闻,今年年初的国药集团事件使紧张的气氛再度升级。
在整治医药行贿和打压药价的双重背景下,药企不得不开始思考——该如何持续盈利?除了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升医药代表的新药推介效率成为药企寄托的另一个希望。可是如果不行贿、不社交,医药代表该如何让医生开处方?
“越来越多的药企认同医药代表的工作要回归专业化和规范化,用合规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行业信息覆盖医生,让企业获得长久、健康的业务增长动力。”王昕昱说。
28岁的王昕昱是北京班德尔(ideabinder)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两年前,ideabinder研发了一系列专门用于医药企业销售能力自动化的移动应用系统,想要通过规范医药代表的工作流程来为药企节约管理成本、消除不合规的风险,并提高新特药推介效率。
“医生需要专业化的医药代表”,这是医药界喊了几年的口号。如果医药代表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新药信息和行业动态,并履行规范化的推广行为,医生自然欢迎与医药代表合作。
然而,如今大多数医药代表的工作状态仍然停留在普通推销人员的层面上,离专业化相距甚远。而这正是王昕昱开发这套移动应用系统的原因,他希望帮助医药代表实现工作的升级。
如今,ideabinder已经成为西安杨森(强生旗下制药企业)、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辉瑞(Pfizer Inc.)等大型国际和国内药企的服务商,同时台湾和欧洲等地区的药企也将采用他们的产品。
一家只有20人的小型科技公司如何博得了多家国际药企的青睐?王昕昱说,他的产品依靠的是贴切药企业务需求的功能逻辑、完善的信息化数据服务、智能化的行为数据采集及分析。
“根据药企的需要,我们会在系统中进行客户主数据的清洗工作,引入医院信息、科室信息、出诊医生名录、医生专业背景和坐班时间等数据。”王昕昱认为,这些信息能 帮助医药代表更加清晰地了解客户,节省以往盲目跑医院和等待医生浪费的时间,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行程及工作投入。
同时,药企也可以向系统导入并建立自己的药品数据库,这样做的目的是,系统会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医生的信息,将二者进行自动关联。每当医药代表在应用里选择某位医生,系统会直接调取出适合推介给该医生的产品信息;反之亦然。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医药代表节省外出前的准备时间,也使拜访过程更加高效。在药品讲解和展示阶段,快速的系统响应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不再是对医生耐心的考验,使工作流程更便利、更专业、更标准。”王昕昱说。
地图的引入也是王昕昱的得意之作。点击应用中的行程选项,屏幕上会出现一张地图,医药代表当日安排拜访的医院会被标注出来,旁边还会自动显示当日的值班医生、所处科室和问诊时间等。通过这张地图,医药代表当日的工作流程将一览无余。
不过,光有展示功能或许无法发挥地图的最大优势。如果系统能根据拜访地点、医生出诊时间等信息,自动规划出行路线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就能达到地图功能的最大化。
另外,医药代表每日或每月的工作情况可以通过系统内置的图表生成功能得到最直观展现。系统会自动将医生拜访行为、客户反馈信息等进行数据化整理,再以可视化分析图表展现出使用者的工作量、拜访进度和工作效率等。
这一功能的使用者不仅包括医药代表本身,药企管理者也可以在后台预览每位医药代表的工作数据,实现工作的远程管理。王昕昱介绍,药企不仅借此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将医药代表的奖金与这些工作数据挂钩,以此优化医药代表的工作效率。
其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