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塑料界猛将如云 揭示未来科技走向
塑料橡胶早已成为医疗器械及医药包装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应用于医疗器械的高性能塑料及技术不断应运而生。除了传统材料,如PP、PVC、PE、硅橡胶等普遍用于医疗器械行业外,一些高性能材料如聚醚醚酮(PEEK)、生物兼容的聚碳酸酯(PC)、热塑性弹性体(TPE)等等都是推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PEEK有极强的耐腐蚀、耐水解、耐化学性,特别是对体液的惰性,可应用于一些减轻患者痛苦的植入式医用器具如胃肠道支架和植入式体液泵,消除传统穿刺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医疗级的聚碳酸酯满足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强及不易破碎的优点,是胶囊内镜外壳材料的首选。3D打印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建构模型,如今这一技术可应用于个性化手术植入假体、搭骨架和组织再生等,骨骼修复、打印心脏、人工血管等已不再是天荒夜谭,3D打印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是“无可限量”。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将于2016年4月25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迎来第30届展会。同期将再度举办“第二届医用塑料论坛”,融合高端科技和精辟见解,展示医用塑料如何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医用塑料论坛,载誉回归
“第二届医用塑料论坛”将于2016年4月25至26日举行。承接去年佳绩,一连两天的论坛都得到业界精英支持,将会为观众带来醍醐灌顶的最新知识及独到观点。其中,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将会分享 “介入医疗器械用精密医用高分子管材技术”,医用高分子管材是介入医疗器械的关键组成部份,其性能决定了整个介入医疗器械的操作性能,甚至手术的成败,而性能是由各种加工技术决定的。此外,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实验外科及显微外科博士 Stefania Marconi女士,将会为观众讲解 “3D打印塑料在手术规划和临床的应用”,利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手术部位虚拟模型,对外科医生精确评估很有参考价值。关于“第二届医用塑料论坛”已确认出席的讲者及议题,可参考附表:
塑料科技日新月异 先进技术共治一炉
针对医疗行业而研发的医用塑料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助力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制造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形成无限商机。本届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除了医用塑料论坛外,还展出多种医疗级塑料,以及医用品的模具和生产培养皿的注塑技术。部份展品包括:
科思创-聚碳酸酯模克隆®材料
可供病人吞下的胶囊内窥镜,内置摄像头,可以在经过消化道时拍摄胃和肠道壁图像的小胶囊,它的胶囊壳使用的是科思创的高科技产品聚碳酸酯模克隆®材料。模克隆®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同时良好的成形性也是给予相机大角度拍摄的前提。
特瑞堡思科特密封系统(惠州)有限公司 - 液态硅胶 (LSR) 注塑技术
硅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及产品中,液态硅胶 (LSR) 注塑技术能制造出高精度及高质量且有洁净要求的制品。此生产技术亦能制造各式各样精细的硅胶零件,包括超轻量件及特殊形状、设计的产品。
马斯特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 Melt-Disk和Melt Cube
此次马斯特展出的Melt-Disk和Melt Cube是专门设计用于侧浇口的技术,能满足医疗产品中的吸液管,注射针筒,针套,以及更小的深腔部件注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