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新建12家三级市属医院;将10000张床位预留给社会办医。
重视医疗卫生人才是深圳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大特色。未来5年,深圳市每年将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型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
为打造卫生强市,深圳市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到2018年,以强基层、创优服务为重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第二步是到2020年,医疗卫生高地初步形成;第三步是到2025年,国际化医疗中心初步建成。
改革亮点一:新建12家三级市属医院
据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介绍,“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实施73个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建成、启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健宁医院、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等12家市级三级医院。其中,有10家医院布局在原特区外区域。
此外,深圳市将实施街道医院提质增效工程。在2018年12月前,按照三级医院建设规划,完成沙井人民医院、松岗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布吉人民医院等10家街道医院的改建、扩建项目。
为了引进和培养人才,深圳市将进一步放宽符合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医疗卫生专家引进年龄限制;鼓励医疗机构制定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激励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护理门诊服务。
罗乐宣表示,2016-2020年,深圳市每年将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型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
据悉,到2020年,深圳市新增病床将达到2.5万张以上,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按照1480万人口计算,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2名。
改革亮点二:为社会办医预留10000张病床
据罗乐宣透露,为促进社会办医,“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按照10000张病床的配置标准,为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医院预留建设项目用地。
此外,深圳市支持社会力量联合国际一流的医学机构,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骨科等专科医院。
深圳市还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取消有关社康中心数量、选址距离等的限制,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在政府购买服务、人才保障、预约转诊、医保协议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
罗乐宣表示,深圳市支持社会资本办上等级、高水平的医院。对取得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资质的社会办医院,深圳市将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万、1000万奖励。对取得二级甲等资质的社会办专科医院,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
据悉,深圳市将把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年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奖励补助约1.4亿元。
此外,深圳市鼓励市外医疗企业集团来深发展医疗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达到相关条件的,享受本市生命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人才专项、研发中心等优惠政策。深圳市同时鼓励企业集团、商业保险机构联合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机构,来深延展健康产业链。
改革亮点三:多措并举强基层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以强基层为重点,并实现改革目标的第一步。罗乐宣表示,到2018年,深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承担全市70%以上的普通门诊量。
为提高社康中心建设标准,深圳市将规划新建的政府办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配置标准提高至1,000平方米以上;推动举办社康中心的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推动公立一级医院、医院外设门诊部向社康中心转型。以此为基础,深圳市希望能够逐步形成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康中心一体化运营、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未来,深圳市将完善医院与社康中心的检验、检查、用药衔接机制,建立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远程医学服务系统,推动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