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国移动医疗的痛点:谁能撬动医生资源

试用8个月之后,张强决定出镜为杏树林开发的这款“病例夹”软件做一次“形象代言”。

美国医学教育的经历让他确立了循证医学理念,作为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在行医、随访时都会详细的记录病人的资料。早年,他用手工一一记录,一直希望有一个随身携带的设备,储存病人的影像、文字记录,在随访过程中能够随时调用。张强说,病例夹非常接近他的梦想。

跟张强一样,张遇升也是学医出身。区别是,张强因为踏出体制自由执业的尝试而成了鼎鼎大名的DrSmile;而张遇升则在美国看到了势不可挡的移动浪潮之后,回国于2011年创办了杏树林,他现在有六十万用户。

彼时,移动医疗在中国同样方兴未艾。

那年,医疗世家出身的张锐离开网易,创办了定位于轻问诊的春雨医生。“我当时的设想是一定要建立在移动平台上,而不是PC平台。”张锐认为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就像两个相互独立的城市。“如果PC平台是天津市,那么移动平台就是北京市。”

不只只是有新生力量。那段时期,“老牌”医疗互联网公司丁香园从阿里巴巴[微博]挖来了冯大辉,开始涉足移动医疗,相继推出用药助手、丁香客等移动应用产品。而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了五六年之后,王航决定推动“好大夫”全面转型。

“我们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出现会让我们的服务流程更顺畅,但仅此而已。”20141月份王航表示,两年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发现要在这个行业深入下去,就必须要有专业的医疗队伍。”

遵循这样的思路,王航对团队进行了“大换血”。由公司初创时互联网团队占70%的主导地位,转变成现在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占70%

也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开始快速增长。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8.6亿,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数据展现了移动医疗的美好前景,但同样反映出眼前的弱小。尽管这两年移动医疗是如此火爆,最懂“大姨妈”的男人柴可甚至已经开始忧虑,很多团队砸钱拿到好看的用户量只是为了忽悠投资人。

“任何行业从业者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进入行业,会过度、过快地催生行业发展,造成行业不健康的膨胀,到最后造成整个行业过早枯竭。”“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曾在媒体上称,移动医疗行业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慢热型行业。

一个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柴的判断:直到现在还没有哪家公司探索出或者展示出在中国真正可持续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那些有心致力于变革中国医疗体系的人们,仍在找路。

相比之下,EpocratesVocera等美日欧同类公司相继实现上市。“同样市场体量的中国,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上市公司。”张遇升对前景同样充满信心,只是一系列制约因素让这样的上市公司现在还很难出现。

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探寻商业模式,但由于医生资源仍旧牢牢束缚在公立医院的高墙之内,因此移动医疗公司真正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撬动这块资源。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信徒

自诊、问诊、导诊是春雨完整的服务链条

2014年元旦,春雨医生推出了会员版。推出会员版的意思是,春雨开始收费了。即便会员每个月只需要交8块钱,但“春雨收费了”的消息仍旧迅速惊扰整个移动医疗圈儿,这触碰到了大家最敏感的一条神经:盈利模式。

无人盈利,是火爆的移动医疗行业一个尴尬的现状。

“怎么可能挣不到钱?”张锐对这个现状并无太多在意。在他看来,中国的医疗资源如此稀缺、需求又如此之大,挣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他又讲起了那个“4.8%”的故事。

中华医师协会2009年做了一个调查,中国都市人群中当身体有不适时,最终选择去医院的人是4.8%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3年1类新药临床申请数再创新高

药房托管能否平衡医院与药企间的竞争格局?

海虹控股结盟人保健康PBM故事后的8000倍市梦

大病保险能否终结因病致贫?

上市药企开年忙并购重组 盲目整合易诞“黑天

大病保险今年全国启动 高保障低保费考验险企

快速通道难产 并购重组部分审批将放宽

2013年FDA药品审评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如何应对挑战

横亘在大病保险面前的三座大山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