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新药创制新曙光 市场转化或加速

47,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在官网上挂出通知,对2011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支付指令进行填写说明,提醒各课题承担单位今年的预算来源编码需要重新确定。

早在2月底,财政部国库司就已为各有关单位在相关银行开设了资金特设账户。

依照去年的流程,目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估计已拨付到各课题承担单位特设的账户。经费到位,意味着科研人员心头的大石头落地,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下称新药创制专项)也依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推进。

市场转化曙光渐露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周期很长,投入很大,风险很高。为了提高新药研究的效率,国内外正在探索改进新药研究的模式和技术。新药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举例,如加强新药成药性的早期评价和预测,把部分原本放在研发后期进行的工作提前进行,包括药品体内代谢、安全性、制剂要求等等,尽可能实现早期判断、早期淘汰,避免后期淘汰造成的重大损失。

不过有研究者指出,一只新药研发完成后,到投入市场、推广应用的过程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有些新药生产出来后,在市场销售和医院使用步履维艰,情况不甚理想。这种状况跟新药能否及时纳入医保体系密切相关。

对于这个问题,陈凯先认为:新药能否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有一定的论证过程和审批手续是必要的,还不能完全放开。但对国内自行研发的新药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鼓励企业研发新药的积极性。

新药定价和研发的过程如果没有利润空间,必然影响药企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晓良说,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考虑新药的市场转化问题。

新药创制专项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他们正积极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研究创新药物的审评审批、进入医保目录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结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大品种技术改造的支持,使新药创制专项直接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企业主导将成主流

十一五期间,新药创制有一个显著特点——企业主导的研发提升较快。王晓良觉得这一特点在十二五期间仍会继续加强,预计到十三五期间,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将以企业为主。

专家认为,企业主导新药创制的特点,与2008年初开始正式实施的新药创制专项引导有很大关系。

王晓良说,十一五期间,在经费帮扶和鼓励建立产学研联盟的政策导向下,新药研发与产业对接情况总体上比过去有所好转。新药创制专项在中央财政近3亿元的资金投入刺激下,获得地方跟企业资金超过10亿元。

而新药创制专项也在2010年对原有平台建设进行了重大调整,部署建立了以优势科研机构和大型骨干企业组建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并依托高新园区建设新药孵化基地。其中有7技术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课题获得立项支持,内容涵盖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

类似的政策导向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找到:要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叶祖光看来,新药创制企业主导地位的确立,除了政策引导外,也是研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过程。国外的新药研发模式,企业是主体,目前国内也逐渐向这个层面过渡。叶祖光认为,主要缘于企业更擅长于把握市场,资金也能有更大投入,因此,能更快地把科研机构的研究转化为新药,十一五期间,自觉介入新药研发的企业数量比之前大幅提高。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药研发乏力 全国投入不足不如欧美一个大企

  药价管理深发展 医保药价格有望统一

  药品安全和供应短缺两大问题挑战制药企业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可期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中成药在欧盟或成黑户 力争重启简易注册

国产拉米夫定突围乙肝药格局

日本大地震重构医疗器械市场版图

国际医药巨头企业抢闸国际新兴市场

基药遴选或引入药物经济学 药企观望

新标准面临执行瓶颈,消炎利胆片行业洗牌在

碰壁欧盟注册门槛 中药企业何去何从

原料药行业苏醒

特色原料药:特色趋向多元化

基药制度改变基层市场格局 谁能借机崛起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