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生物技术领域泡沫的前世今生

生物技术首次火爆并未引起产业泡沫。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无论如何称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领域给人的印象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低调奢华有内涵”。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不是生物学教授,就是分子生物学博士。他们一定是在生化危机中保护伞公司巨大地底实验室里每天摆弄那些白花花的仪器和默默的研究一旦泄漏就可能毁灭世界的超级病毒。

实验室与超级病毒

然而现实是赤裸的,早在病毒被发现(1899年)之前,早在人类知道地球是圆的(公元前5世纪)之前,咱们的老祖先们就开始利用生物科学改变世界了——距今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革命又被称作农业革命,就是理论上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生物技术的时间,这一时期也可以被看作生物技术迎来了第一次黄金时代。新石器时代革命中的农作物耕种行为完全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对生物技术的定义“利用生物技术体系来生产或制造产品”。而千百年前古人使用简单生物技术,喂饱了更多人口,直接造就了当今的人类世界。

早期各文明中出现的耕种酿酒都算是生物技术应用

然而大家也不必失望,生物技术起步早,但发展慢。当今人们所理解的生物技术其实是从1971年保罗伯格的基因拼接实验取得成功开始,距今为止发展也不到半个世纪。

保罗·伯格(生物化学领域专家)

 

现代生物技术火爆所伴随的泡沫风险还未可知。
    正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在尚未过半百的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新药物,新疗法,新人物,新公司层出不穷。如同所有新兴热门产业或行业会产生泡沫一样(1991-2001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信用泡沫),各个生物科技新贵们在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大展拳脚的同时,生物技术产业内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并购(M&A)热潮。并在刚过去的3月底达到了巅峰。

 

31日众多的行业并购新闻 

331号一天,行业内并购新闻就达到了7条之多,而且涉及金额少则以百万(million)美元为单位,多则十亿(billion)美元为单位。早一天,330日单天的并购成交额就达到了170亿美元。甚至作为一家主营电器的飞利浦公司也表示要卖掉旗下的LED业务,投身医疗健康产业(上图最后一则),市场的强劲表现是一回事,而市场疯狂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尤其是当“华尔街之狼”们发现了这块有利可图的市场。

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手持标语“我们是被剩下的99%

“挖掘哦,不生物技术产业中存在泡沫吗?”

对于这个问题舆论上还真没有一个定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编准备从三个方向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角度一:制药业巨头

众所周知,跨国制药巨头例如诺华,罗氏,辉瑞,默沙东和赛诺菲等,哪一家不是财大气粗,有钱任性。例如诺华去年的总销售额就达到了恐怖的580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102亿美元。对于这些大腕来说花个几十亿并购一家小公司完全不是事。虽然它们不缺钱,但是逐利性永存的它们依然在绞尽脑汁开源。说到这我们先看一下另外一组数据,2014年最赚钱的药物,第一名:修美乐(Humira)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2014年销售额125亿美元,第三名:Remicade,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2014年销售额92.4亿美元,第四名:美罗华(Rituxan),利妥昔单抗(rituximab2014年销售额86亿美元。大量单抗药物制霸榜单,昭示着生物制药的伟大“钱”景。结合之前所提到制药巨头们的财大气粗,有谁不想用几十亿的前期投资换得每年摇钱上百亿的一棵摇钱树呢?

角度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站在作为被收购对象的小型初创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角度上,抱大腿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方面,财大气粗的制药业巨头在其药品研发生产线上依然存在着明显缺陷,它们都急需来自于外部的生物技术帮助。另一方面,一种新药从开发备选到临床实验再到上市是一个极度漫长而又烧钱的过程(例如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院转向控费催生第三方服务市场

  制药公司真的陷入生产力危机吗?

  网售处方药备战“拦路虎”

  云医院的痛点:医生的经济动力

  多点执业的困境:缺乏体现医生价值的市场

  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治疗市场将达到94亿美元

  FiercePharma:2014年制药领域裁员最多的7大

  药审改革,提速就够了?

  PD-1癌症药物市场的规模或被夸大

  医药行业:蓝筹新风 主题轮动

新药研发想快速、高效?拉上医生一起玩!

卫计委刘谦:医生培养要回归临床诊断能力

招标降价潮席卷 两大因素决定药企能否生存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前世?今生!

药企为何缺乏实施GMP的主动性?

药房托管争议不断 药价形成机制恐需“路径再

以医改拖住医疗费用增长的“脚步”

中医药不能吃老本

我国医药费被指易涨难降 民众为高药价埋单

抗生素都限制性使用了,还有研发的吗?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