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企并购“火拼”品种

摘要:在药品评审速度过慢,新品研发周期长、投入高且风险大的背景下,直接收购现成的品种已经成为企业丰富自身产品线、整合行业资源的捷径。


 

国际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的兼并重组正愈演愈烈。而中国市场自2013年启动的并购浪潮也仍在继续。

“未来中国的医药大公司一定会在两类企业中产生,一类是研发驱动,已经拥有很好的基础的公司,一类就是并购、整合驱动的企业。在目前国务院鼓励兼并重组的大环境下,制药企业更要抓住机会。跨国药企之间的并购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重组,这种思维也值得国内企业重视。”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行业产能过剩,新版GMP认证大限迫使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整个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整合阶段。而IPO开闸尚存不明朗因素,也为市场寻求并购对象创造了机遇。2014年,注定还是医药行业并购整合的大年。

并购趋势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3年工信部联合12个部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引导包括医药在内的重点行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医药行业兼并重组活跃,很多优势企业将兼并重组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

这种趋势也延续到了2014年。开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的公告,一些大型制药企业也宣布了今年的并购计划。

今年2月,广药集团就对外透露,将利用新版GMP认证到期的契机,以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及其子公司作为运作平台,在未来三到四年时间,并购20~30家医药制造企业。另一国有医药集团上海医药(下称“上药”)也已启动了并购计划,《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获悉,今年上药在并购方面的投资金额将超越往年,且并购对象不限化药、生物药和中药品种,只要是好品种,上药都会争取。

中小型制药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也动作频繁。今年4月,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4个月的康恩贝宣布,拟以现金9.945亿元受让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51%股权,这也是康恩贝上市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康恩贝自上市以来,在经营决策上一贯较为谨慎,不过,“2009年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现在正是并购机会非常好的时候。”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告诉记者。

“一方面,确实四五年前公司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自己的市值只有30个亿,怎么去并购别人?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并购,但市场没有好的机会,比如金融危机、4万亿计划推高了市场价格,有的企业又要自己IPO。但现在,IPO开闸后还有一些不明朗的因素,可能一些原本想自己IPO的企业也想通了,愿意出售了。企业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抓住机会。”胡季强称。

品种导向

纵观制药企业间的并购,好的产品一直是各大药企争夺的对象,也是近年来药品制造行业并购的主要趋势。在药品评审速度过慢,新品研发周期长、投入高且风险大的背景下,直接收购现成的品种已经成为企业丰富自身产品线、整合行业资源的捷径。

上药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按照上药目前专注大品种的战略,对于并购仍将以品种为主,主要是看这个品种在它的领域价值有多大,比如是否独家品种,在整个市场的这个领域中有没有机会,占多大市场份额,成长性好不好。

这一思路也为多家药企接受与贯彻。康恩贝近年来的几起收购也都以产品为导向,并且未来还将延续这种并购思路。早在2012年,康恩贝就宣布拟以现金2亿元受让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8%的股权。这一并购的目的正是伊泰药业在心血管领域独家拥有的保密品种麝香通心滴丸。

“如果不是政策不允许直接转让品种,我宁愿2个亿只买这个品种。”胡季强告诉记者,麝香通心滴丸既是保密品种又是独家品种,目前要自行研发出这样的品种已十分困难。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礼来公司在巴西因环保问题遭4.5亿美元罚款

传梯瓦公司第三次向印度Cipla发出收购要约

辉瑞与英国大学签订罕见病药物研究合作协议

康美药业人参系列产品获保健食品批文

Shire耗资$2.6亿收购Lumena制药 获2种肝脏病

现代制药拟融资15亿补血 关联方认购过半

太极集团拟出售西南药业不超过30%股权

三星盯上仿制药商机 将至少投资20亿美元进军

海翔药业原董事长败家背后:主业低迷促其卖

勃林格殷格翰进一步开放临床试验数据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