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检测在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首次公开募股(下文简称IPO)申报稿,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据了解,这是继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之后,第三个拟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金域检验拟上市,实际上也凸显了目前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但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无论是社区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对第三方医检仍持保留态度。
第三方医检营业额大利润薄
所谓医学检验,就是运用实验室技术及医疗仪器等现代设备,为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方法,其涵盖范畴包括影像诊断、血液生化、基因检测与组织病理等四大方面。而第三方医学检验(下文简称第三方医检)又名独立医学实验室,该模式将患者病例标本集中进行检测,提高诊断效率和质量、降低诊断错误率,而业务也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病理检测及基因检测。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医检机构,金域检测在IPO申报稿中披露拟发行股份,募投项目总投资11.61亿元,用于实验室产能扩充建设、营销物流网络扩建及信息化升级、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另外记者还留意到,代表资本“国家队”国开博裕、国创开元及“联想系”的君睿祺均为金域检验股东。

虽然优质资本“进驻”或意味着对金域检测前景可期,但记者发现,该公司旗下16家子公司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实际上,同样的特点也出现在上市公司迪安诊断中。
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海蛟表示,由于第三方医检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医疗服务行业,固定成本比较高,刚开始难免会出现亏损,但随着机构当地营销网络建立,才逐渐走入盈利周期。另外,如果当地没有第三方医检,那么短期内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利润率水平,但如果已有第三方入驻竞争,利润上升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据记者了解,国内大型第三方医检机构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由于市场布局存在一定重合度,因此各机构进驻时间虽有先后,但利润增长地区也不同。其中迪安诊断以上海与杭州为中心,利润主要增长点集中在华东与华北地区;而金域检测的利润主要增长点为华南及西南部分省份。
基层是第三方医检下一个“爆点”?
随着政策逐步放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行业报告数据称,预计2014至2020年第三方医检市场规模将保持35%至40%的增长。另外根据东吴证券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方医检机构数量由此前的216家猛增至356家。
王海蛟也表示,据其了解,虽然第三方医检在整个医学检验市场中占比不超过5%,但也有近1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像金域检验、迪安诊断、艾迪康及达安基因等龙头企业,市场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第三方医学检验主要客户为公立三甲医院,合作形式为部分检验项目外包,以金域检验为例,其主要客户为株洲市中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王海蛟表示,公立医疗机构愿意将部分检验项目外包,主要还是成本控制问题,“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都需要大规模投入成本,而现有收费标准却难以承担。”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公立医院检验项目外包系目前第三方医检机构主要盈利方式,但是公立医疗机构仍然是第三方医检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果公立医院检验样本量大足以维持成本甚至盈利,一般不考虑检验项目外包。不过随着基层医疗系统强化,医疗服务的参与者结构也发生变化,因此,第三方医检未来其中一块市场在基层医疗机构中。
王海蛟认为,随着医改推进政府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对第三方医检是重大利好,随着分级诊疗推进患者数目的增加,中小型及社区医疗机构可能不具备雇佣专业人员和购买设备的成本,但基本上都有检验需求。

“以上海为例,目前已有部分街道或区域的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多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