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明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曾任辽宁省阜新制药厂、中药厂技术科长、厂长;阜新市医药总公司总经理、市医药管理局局长;辽宁省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国家医药管理局财务与流通司司长;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医药司司长、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
“参加工作四十四年,其实就做了一件事,为医药行业发展出力。自我感觉总体还算满意。当然,遗憾是免不了的。”我记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不断的鞭策自己。
虽然,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奉献了一辈子,已接近古稀之年。然而,或许是出于热爱医药事业的情结,或许也是一生的职业惯性,自言“职业生涯倒计时”的于明德,如今依然活跃于这个行业的前沿,无时无刻地不在为医药产业的发展鼓与呼。
作为制定行业政策曾经的参与者、执行者,于明德长期从事药品生产、流通管理工作,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参与制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大新药项目计划制定和实施等等。因而在业内享有德高望重的声誉和地位。
从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位置退下来之后,于明德进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工作,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毫不影响他在整个行业内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场合中针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针对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建言献策,对欠科学的地方也坦率提出批评。旗帜鲜明地代表医药企业发出群体的心声。
“那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的事情。”回忆过去,于明德不禁有些唏嘘。那么,对于医药行业,过去有哪些事情让他至今念念不忘?如今又有哪些事让他牵肠挂肚?而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启迪?
“产业的规划,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
从药品生产科研第一线到市、省、国家医药管理局,最后在国家经贸委、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这个综合部门,于明德说自己很幸运,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机遇,一路跟随着时代大浪潮,且学且进步。
回顾整个成长过程,于明德认为总体上对自己感到还算满意,当然也有免不了的遗憾,其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工作平台很重要,平台越高越大,视野越宽越远,成长越快越好。所以回忆过去,最感谢的还是上级组织和我的伯乐前辈。
说到工作遗憾,在任辽宁省医药管理局局长时,于明德曾向全省医药行业提出了“填补空白”这个理念,要求每个地方都要把填补本地区医药发展的空白作为重要任务,没有抗生素的地方要着力发展抗生素,没有原料药的地方就要发展原料药,希望在全省各地方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产业链和产品线。当时,于明德对提出的这个理念充满着自信,大会讲小会讲,在各种场合推动着自己的理念得到贯彻和执行。实际上,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地方的发展水平,没有考虑到产业的整体布局和资源共享,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从而造成行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直到北京工作之后,我才发现,这个理念提得很不恰当,误导了企业的投资。原因在于当时眼界窄、水平低,提口号沾沾自喜,但缺乏一个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进行科学规划。”
在反思了自己过去的失误和感悟之后,于明德接着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进一步强调战略规划及全球视野的重要性。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这一天,于明德至今记忆犹新,激动不已,那时他正在国家经贸委工作,目睹和参与了整个过程。“其实,入世谈判期间,我们国家也做了很多让步。一方面是我们主动的让步要换取市场经济地位,获取国际认可以便平等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方面是谈判对方往往乘机提高要价,为他自己本国谋取利益。因此,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思想激烈冲撞。政府部门内部意见分歧比较大,每一个让步都可能被指着鼻子斥责为出卖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