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家卫计委严禁医生加号分利 移动医疗路在何方?

今年2月末,北京市卫计委开全国先河,发文全面禁止医生与商业网站合作开展挂号业务谋利。尽管这项让移动医疗平台倍受打击的政策出台后饱受争议,但国家卫计委的一纸通知无疑是把以加号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移动医疗公司打入无限深渊。

5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规定,严禁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意味着,大批移动医疗企业前期在加号业务这方面的投入打了水漂,以“专家”和“专家号”为市场切入点甚至是拳头业务的移动医疗企业,面临着如何转型的抉择。

卫计委:对医生加号谋利“零容忍”

多部门此次下发的通知显示,对医院内部人员参与倒号现象“零容忍”。严禁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事实上,早在2016年2月,一场三甲医院挂号制度改革,特别是专家号革命,已从北京出发,蔓延至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北京大医院很多医生随即卸载了为其开辟线上咨询问诊、预约挂号、加号平台的商业APP。这些APP所属的移动医疗企业,主营业务和品牌形象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据了解,此前,包括好大夫、健康之路、传太医等在内的诸多移动医疗平台,都不同程度参与预约挂号、加号服务。

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几个大城市成功试点经验就通过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的形式,向全国推广。用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的话说,北京的医院内部管理新政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此前,方来英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北京是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公立医院医生利用上班时间通过加号为患者看病的方式谋取利益,有违公平。

只做加号业务的移动医疗公司已无未来

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医疗信息化元年的话,2015则是各路移动医疗企业进入“血拼”状态的一年--有医生手机上安装十几个医疗APP,但持续不用;同时,各大医院纷纷搭建自有预约诊疗移动服务端,强势整合麾下号源。

目前,移动医疗公司所营业务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开展挂号业务,这类企业根据挂号业务的合作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医院进行机构合作,一类是与医生个人合作,在政策和医院的双重压力之下,这两类都会受到冲击;第二种以“春雨医生”为代表进行网络轻问诊和咨询业务;第三种则是“名医主刀”,即搭建手术平台,让有需求的患者在平台上找到适合的主刀医生。

很显然,以挂号为主营业务的移动医疗公司是此次多部门出台政策直指的对象。那么这类通过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平台挂号、加号是如何运作的呢?以好大夫APP为例,用户可通过预约转诊进行预约挂号,平台把对患者的选择权交给医生,医生可以作出“仅针对首诊患者”或“仅针对非首诊患者”的选择。

约印创投合伙人郑玉芬向健康界表示,医生与商业网站合作加号谋利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举例来讲,如果一位北京大医院专家在门诊一上午可以服务50名患者的话,经常会拿出5到10个号放在商业网站用来加号,商业网站会根据专家的知名程度为号源定价,副主任医师一个号价格在300元至500元不等,如果是全国知名专家,一个号有时甚至会被定价上万元。“这是一种加塞儿行为,违背了公平、透明地分配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原则。”郑玉芬说。

在北京政策发布之后,方来英曾特别强调,预约挂号、分诊加号,只是当下改善诊疗服务体验的工具,不是移动医疗应有的创新,更不应成为今后的主营业务。

移动医疗转型之路在哪儿?

无权参与专家号源的分配,移动医疗企业应尽快找到与现有医疗格局互动的“突破口”。这条转型之路要往哪个方向走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新医改中,被视为最重要但梗阻也最多的“分级诊疗”,理应成为移动医疗企业的转型契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青年之死——谁会是下一个魏则西?

  广西省:关于公布2015年广西直接挂网采购药

  浙江省:关于变更交易系统内部分药品企业名

  这也许是疯狂的巴菲特年会上,有关中国医疗

  魏则西选择的DC-CIK疗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听

  深度揭秘:说说民营医院百度竞价排名那些事

  “莆田系”下一站:分化、转型、上市

  百度被三部委联合约谈 市值一夜蒸发300多亿

  军队医院科室外包乱象何时能肃清?

  中新药业百年老厂“躺枪” GMP证书被收回停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