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进展
  •  添加时间:2015-09-05 发表时间:2015-09-05 人气:5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50岁以上老年人在2020年预计增至4.69亿,2050年我国预计增至5.71亿,而2006年的一项调查估算我国50岁以上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约21390万人存在低骨量。据估算,2006年用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部骨折治疗的医疗高达达103.8亿元,预计2020年会增至850亿元以上,2050年则将达18000亿元。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基础与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目前普遍认为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种类、途径、剂量、作用时间、亲脂性有关,这在目前还没有定论。笔者总结前人经验,为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作此综述。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调脂降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胆固醇的合成;通过负反馈调节增加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强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降低血液中LDL水平。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肝细胞胆固醇合成,促进NO合成酶活性,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促进内皮细胞NO合酶的mRNA表达,改善NO合酶活性,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抑制细胞增殖

    相关动物试验和临床统计表明,他汀类药物按照降血脂所需的剂量应用时,可有效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或者抑制成心肌纤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的增殖。

    抗炎与抗氧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作用降低炎症反应的后续效应,并且抑制己异戊烯化分子信号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来降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使血浆C-反应蛋白降低,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改善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通过上述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实现抗心力衰竭作用、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保护肾脏作用、抗肿瘤作用。

    抗骨质疏松作用

    有研究证实多种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高脂血症患者的骨密度,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也有明显的作用,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表达

    Mundy等通过在小鼠颅盖骨皮下注射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试验发现,他汀药物可以上调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进而增加BMP-2基因的表达,达到成骨作用。Sugiyama等进一步研究发现,亲脂性的他汀药物如辛伐他汀可增加BMP-2mRNA的表达和骨肉瘤细胞中蛋白的含量,但水溶性的他汀药物如普伐他汀作用却不明显。Park研究进一步证实辛伐他汀可促进pSmad1/5/8表达,并且辛伐他汀和BMP-2的复合物可增强pSmad1/5/8的表达来完成BMP途径,促进骨形成。

    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

    Song等通过小鼠试验,发现72hER-α的增长内对辛伐他汀具有浓度依赖性,并且辛伐他汀联合雌激素对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比单用辛伐他汀高出2~3倍,说明辛伐他汀的部分促成骨作用是通过ER-α完成的。有学者通过给去卵巢大鼠联合应用Δ-生育三烯酚和洛伐他汀处理,发现其血清骨钙素和CTX水平明显较假手术处理组升高,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更好地促进骨形成。

    抑制RANKL途径

    Ahn等在离体细胞试验中发现辛伐他汀可以抑制NF-κB活化途径,降低RANKL途径的表达,从而抑制通过RANKL途径产生的破骨细胞。Nakashima等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辛伐他汀可以作为IRF4的抑制剂,来进一步抑制RANKL诱导途经下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形成。Moon等的研究表明辛伐他汀通过抑制活性氧(ROS)诱导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而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

    减少IL-6的表达

    Lazzerini等在骨关节炎患者中提取的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发现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IL-6的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

    抑制FPPGGPP途径

    Weivoda等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诱导的骨形成中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 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
  •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