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辅助用药”进入科室,主任就能坐等收钱?

在一些医院,辅助用药占医院用药的比例高达60%-70%,在销量前十的榜单中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超剂量、超适应症使用也并不少见。

“类似的辅助用药一旦进入科室,科室主任几乎就能坐等收钱。”

“现在的问题是,谁有处方权,谁说了算。”

当护士将输液针刺入静脉,85岁的父亲略微皱了皱眉,江西人陈桦(化名)心里隐隐作痛,不过她安慰自己:父亲的病会好起来的。

这是江西省某三甲医院,陈桦的父亲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来此就诊。检查结果出来了:父亲还同时伴有腔隙性脑梗塞、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多种老年病。医生开了多种药——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依达拉奉、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丹参多酚、喜炎平和复合辅酶。

陈桦不懂药,向药师朋友咨询,却得到了近乎一致的答复:“这位医生真敢开药啊!”

上述7种药品中,5种被认定为“辅助用药”。其中,注射用复合辅酶老年用药,提示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依达拉奉说明书更是明确提示高龄患者慎用。

“几种改善微循环和神经症状的辅助药物联合使用,是否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医生真的做足功课了吗?”一位临床药师质疑。

辅助用药,这个略显生僻的名词到底是什么?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干荣富寻遍相关文件,发现国内对此并无官方定义,决定权全在医院。例如免疫调节药胸腺肽,在上海的区级医院属于辅助用药,在肿瘤医院却属于治疗性药物。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的解释,也颇为模糊——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作用”或“疾病和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的药物。

由于治疗病种多、适用科室广、用量奇高,辅助用药在国内被戏称为“万能神药”。神药之“神”,就在于似乎“什么病都能治”。

不过,“万能神药”的寒冬正悄然来临。2016714日,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管理的通知》,列出了第一批50个重点管理辅助用药目录。而此前一年,包括北京、云南、安徽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公布了辅助用药目录、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以杜绝不合理用药、减轻医保支付压力。

目前看来,整肃辅助用药的“战役”尚没有结束的日程表。令医院和企业头疼的事情,似乎才刚刚开始。

“吃不死人”的“万金油”

虽然此前已有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辅助用药管控政策,但此番内蒙古50个品种目录的出台,还是被视为“一记重锤”。

“相比其他地方更严苛、更细化。”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参照“限抗令”的做法,内蒙古卫计委将开药权限与医生级别挂钩,禁止越权开药——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拥有“重点监控类”辅助用药处方权;高级任职资格的医师,则拥有“限制使用类”辅助用药处方权。

与此同时,内蒙古卫计委还对辅助用药进行动态调整。若“重点监控类”辅助用药连续三个月进入机构消耗金额前20位,且第三个月用药不适宜率仍然超过10%,将被调整为“限制使用类”;属于“限制使用类”的,立即停止使用,本年度内不得恢复使用。

不过,用行政力量管控辅助用药,还是招致了争议。“谁主谁辅的问题都难以说清,又怎么能说谁优谁劣呢?”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发表文章质疑。

上海某三甲医院药剂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各省市的辅助用药名单中,的确有临床上常用的特殊用途药物——奥美拉唑常在胃部手术后用于抑制胃酸分泌,血必净注射液用于止血“还是蛮给力的”。

但是,辅助用药究竟有多大效果,就连业内人士也说不清。前不久,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博士管晓东曾听人说起,一种德国进口的维生素类营养补充剂,用量最大的竟然是骨科医院。“说它没效果吧,骨科医生觉得它有助于恢复;但查遍各国的治疗指南,这种药都不是推荐用药。”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7月哪些药品收到了FDA警告

  2016年第一季度药品市场销售情况概览

  紧追辉瑞!FDA授予诺华新型抗癌药LEE011治疗

  上海医药出手6.25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

  Ambrx完成4500万融资,有望带来乳腺癌新药

  上海第一批GPO药品降价20.8%

  全军统筹:2016年关于公示中选产品生产企业

  广东省:2016年关于公布201607基药和非基药

  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新方案,4大变化!

  浙江省:2016年关于公布部分备案采购产品议

湖南启动医药改革 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有差价

药品行政定价成历史 药价改革触及管理体制

中央财政160亿补助支持医疗救助 已全部下达

公立医疗机构试点“团购”药品

“网售药品”试点被叫停 医药互联网模式进入

病理医生缺口达4万人 需在待遇与发展上下功

深圳已引进73个名医团队 三甲医院将翻倍

同是医院标准化建设 JCI与国内“三甲医院”

中国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控制不合理费用

健康档案信息化不够 连医生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