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今后将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广州日报记者获悉,早在五年前,广州便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根据《关于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广州以街道办事处范围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服务3万~10万常住人口,如果常住人口超过10万,则应按人口数相应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全国城乡实现“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的目标,需要克服哪些难关?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普通市民对此有何期许?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支部书记何桂芳
建好村卫生站
“在城乡建设30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面临的困难有所不同。”何桂芳认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家底”更为薄弱。以他们村为例,村里卫生站里的检查设备不全。村民遇到严重一点的疾病就要转诊。
“粤北山区的村子离县城甚至乡镇太远,乡亲们就医比较困难。”何桂芳说,连南、连山两个县医院由市医院托管,这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基层医院发展,向基层输血。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县医院并非实现“30分钟基本医疗圈”梦想的首选载体,村民更迫切的愿望是建好村卫生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解决基层医院医生发展问题
钟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建立30分钟基层医疗圈、推行分级诊疗这些都很好,但还要配套考虑患者对基层医院是否信任的问题。
钟南山同时指出,与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人才少,医生去到基层医院,待遇只有大医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另外,基层医院医生如何提升?前景如何?职称如何解决?这些现在都不配套。如果这些不解决,搞分级诊疗也难以落到实处。
钟南山还强调,在推进分级诊疗、30分钟基层医疗圈上,需要明确公立大医院的职能,限制其规模。大医院的主要功能是诊治下级医院不能诊治的疑难重症、搞好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医联体中的引领作用,培养基层医院的医生,真正提高其水平和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黄洁夫
办“全科医学院”做法不合理
建好基层医疗服务圈,在社区医院里,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科医生”。然而黄洁夫说,他不认同目前对于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性上来说,全科医师是专科医师的一种,没有打下很好的专业基础,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黄洁夫表示,办“全科医学院”来应对全科医生短缺的局面,这个做法是不合理的。医疗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复杂,上中下游多方交织在一起,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发生诱导性消费”。也正基于此,医生的人文精神与专业道德在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光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医学家王承德
医科毕业生第一选择不是医院
“社区医院办不好,‘号贩子’猖獗,医患矛盾无法根治,核心原因还是医疗资源短缺。而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人才资源”,王承德表示,大量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第一选择已经不是去医院了,而是药企。
“企业开出的薪酬高,而且晋升空间大。现在很多县市医院已经出现人才断层,更不用说乡村或者社区医院了”,王承德说,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又留不住人,迫使患病群众必须不远万里来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又造成了大城市医疗资源的紧张。“我一直在呼吁,希望能把下面基层医院的晋升通道打开。”王承德说。
罗学群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专科主任
社区医生待遇亟待提升
社区医生的福利待遇必须有所提升,这样才能揽到人才,又留得住人才。在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家庭医生的收入基本都在中产的高端,而且,社会地位也较高。我们不一定能够立即与发达国家看齐,但是我们要有一个薪酬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让从事这一份工作的全科医生看到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