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业内观点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内制药巨头药品涉假,暴露仿制药低效黑洞,国外风光家门失蹄

日前,食药监总局发布了8家企业11个药品注册申请不予批准的公告,其中仿制药成为“重灾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涉事申请中,由6家药企申报的8项药品均为仿制药。值得注意的是,制剂出口巨头华海药业申报的一款仿制药也榜上有名。

一直以来,华海药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表现都很抢眼。今年前三季度,华海药业制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9.68亿元,其中国际制剂业务同比增长43%6月以来,华海药业的数款药品还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评批准。

然而,从此次曝出的临床试验数据问题来看,华海药业在国内仿制药市场上的状况并不乐观。今年722日,食药监总局下发《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明确指出,将对核查中发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的相关申请人,3年内不受理其申请。换言之,涉假企业很可能面临长达三年的“禁令期”。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华海药业等药企的涉假问题暴露的其实是国内仿制药的“宿疾”。有业内人士表示,药品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危害很大,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不合格药流入市场,产生很多无效药或者低效药。这也直接拉开了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的差距。从目前的实际用药情况来看,医生对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患者往往首选原研药治疗。这一方面与ICU患者对药物的疗效要求更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仿制药存在的“低效”风险难脱干系。

监管风暴下多家上市企业露马脚

1111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公告称,在对部分药品注册申请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8家企业11个药品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擅自修改、瞒报数据以及数据不可溯源等涉嫌弄虚作假问题,决定对其注册申请不予批准。

此次涉嫌造假的企业包括华海药业、康芝药业等上市公司。对此,华海药业、康芝药业等均公告称公司正与委托机构全面了解核实并查找原因。1120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康芝药业询问调查进展,但对方电话始终未能接通。华海药业证券办工作人员则表示:“调查若有新的进展会及时公告”。

据了解,华海药业此次涉事的申报药品为坎地沙坦酯片,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截至目前,该药品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450万元。该药品属华海药业申请注册的仿制药。康芝药业的涉事申报药品为消旋卡多曲干混悬剂,主要用于 1 月以上婴儿和儿童的急性腹泻。

食药监总局此次行动可追溯到数月前。今年722日,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列入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品种清单的共有1622个受理号,其中309个受理号分别属于国内103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称,这场自查的影响力,堪比证监会查配资引致A股股灾,将引发医药行业的“地震”。

据统计,上述1622个受理号中,进口有171个,新药948个,已有国家标准503个。按照自查受理号数量,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是:华海药业(受理号21个)、恒瑞医药(18)、国药一致(15个)、鲁抗医药、海正药业、双鹭药业、上海医药、复星医药(600196.SH)、科伦药业、中国医药。

这一查处力度也堪称严厉。《公告》明确指出,将对核查中发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的相关申请人,3年内不受理其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吊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对临床试验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将弄虚作假的申请人、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等列入黑名单。换言之,存在造假行为的申请人可能面临长达三年的“禁令期”。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此次大规模要求自查,除却与国家决心加大对临床数据造假现象查处外,也与药品申报积压严重息息相关。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上可以看到,仅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四大医疗版块聚头 腾讯将建成互联网上的医疗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下注最猛的房地产巨头

  扒一扒O2O企业的几大“罪状”

  中医药行业现状:药品保护证书3年减少2/3

  价值万亿美元的医药巨头,7家生物公司逼近老

  第一药企之争:辉瑞、罗氏谁会赢得最后的风

  巨无霸辉瑞可能要拆分?

  红日药业拟15.7亿并购两家公司 落子移动医疗

  剥离亏损企业 海王生物整合医药商业资源

  影响药品中标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资本追捧基因治疗 药企抢夺实验室“药品”

超三分之一药品注册申请撤回 十余上市药企涉

胡大一:我为什么对单片复方制剂情有独钟?

药品注册核查风暴来袭:多家上市公司撤回申

药品注册核查第二波来袭 涉及三家上市公司

“互联网+医疗”推动创新创业,助力医疗改革

战略切勿空谈 挖掘药企诉求

“两保合一”后,管理权给人社部还是卫计委

“两保合一”筹资不难,“三保合一”有多难

第一张电子处方和医生集团上市的法律分析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