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强度劳动,精神高度集中,三餐甚至不能准时吃……这是很多护士的工作常态。面对与日俱增的门诊量与工作负荷,这些"白衣天使"们正承受着身心双重压力。
又到一年国际护士节,这一群体再次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应对护理人才短缺问题?怎样提高护士的职业幸福感?拿什么留住医院里的"南丁格尔"?这些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思考。
长期高负荷运转 "白衣天使"身心承受重压
"每天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开机,要随时待命,以防病人有突发情况出现。"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张春艳向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张春艳目前是呼吸危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护士长,从2003年毕业到现在,她已经在ICU病房工作了13年之久。因为科室内全是危重病人,张春艳要时时刻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吃午饭也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即便是下班回家,心思也还是放在病人身上,凌晨两三点赶回医院工作对于她来说是常事。
记者了解到,承受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几乎是所有三甲医院护士的生活常态,这也让不少护士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
"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全程站立,经常超过8个小时,我现在已经患上了比较严重的静脉曲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男护士尚胜军参加工作只有3年时间,但是高负荷的工作让他这个身高1米83的小伙也子也感到吃力。
尚胜军说,因为病人多,为了能给更多患者服务,加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现在他每天都会穿着治疗静脉曲张的弹力袜上岗,以缓解病症。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工作的护士李莉则表示,一方面是工作很辛苦,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医患关系的缘故,"我们平时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在李莉从事护理工作的7年时间里,目睹过不少医患矛盾,而谈及近期频繁发生的伤医事件,她告诉记者,自己总觉得工作缺乏一些安全感。
三甲医院护理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据国家卫计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较2010年的205万人增加了119.1万人,增长幅度为58%,年均增速为9%,增幅和年度增速均为历史新高。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2.36.
不过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每千人口护士数仍有较大差距。而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专题》成果显示,由于护理工作高负荷,高风险,压力大,报酬低,福利待遇差,价值难以体现等因素,护士离职现象较为突出,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大量流失。
该报告称,大样本调查显示,中国护士离职率为10.2-11.2%,且有离职意愿的护士高达56.94%.而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三甲医院中的护士离职现象较突出。
"三甲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手术越来越复杂,工作量很大,所以流动性也就大。"曾经在北京某专科三甲医院工作过9年的邢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甲医院收入相对高,但是因为压力太大,不少人也找不到归属感,所以离职现象很普遍。
2011年时,邢娜放弃了收入较高的三甲医院工作,跳槽到海淀区的一家社区医院当护士,她告诉记者,在其离职之后,同病房的20余名护士里还有4人陆续离职,且多数都已经转行了。
"相对于付出来说,护士的整体收入并不高。比起医生,护士的职业寿命也更短。无法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后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很多人会选择中途离开,有的去了私立医院或从事医药相关行业,或者干脆转了行。"在北京某综合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多年的护士李林也向记者证实,相对于一二级医院,目前三级医院的护士流动性要大很多,这已成为行业内比较突出的问题。
拿什么留住医院里的"南丁格尔"?
医学上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护理人才的短缺与流失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