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个人都感觉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2016年,“癌症”依然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开的词。中国癌症报告新鲜出炉,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巨大,仅2015年就新增了430万,死亡280万。
考虑到中国社会正快速进入老龄化,即使不考虑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未来几十年,癌症病人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多。
我们和癌症的战争依然长期而艰苦。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消灭癌症,也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消灭癌症并不现实。绝大多数癌症是“老年病”,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皱纹和老花眼的出现一样,我们无法像对待传染病一样,开发疫苗彻底阻止突变的发生。
治愈所有癌症也不现实。确有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癌等患者治疗后顺利康复,幸福一生的鲜活例子。但这只是“少数”。癌症作为整体,依然极端顽固。以现有的知识,无论西医中医,治愈大部分癌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把癌症变为慢性病,用副作用小的药物,就能控制住。
过去大家“谈癌色变”,并非因为它致命,而是因为觉得癌症致命快,治疗过程痛苦。
中国高血压每年导致200万人死亡,和癌症接近,但极少有人知道自己高血压后就崩溃的。社会上常说不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虽然这没任何科学证据,但毫无疑问,心理压力显着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如果能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无论是延长病人生命,还是降低病人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都是极为重要的。这就是我对“成功战胜癌症”的定义。
我们早已有了成功例子。
15年前,携带BCL-ABL突变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30%。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2001年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格列卫”横空出世,让该种病人五年存活率从30%一跃到了90%,最初尝试格列卫的一批病人已经存活了超过二十年。其实他们并没有被“治愈”,一旦停药,很多人的白血病就会复发。但因为格列卫是口服药,而且副作用不大,只要简单地在家按时服药,他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是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格列卫把慢性髓性白血病变成了一个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虽然病人需要终身服药,但并不恐怖。很多慢性髓性白血病人,一旦知道治疗方法后,通常长舒一口气,“还好,还好”。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2016年初,美国政府已启动“登月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对抗癌症,主攻的也是免疫疗法。
2016年,随着新技术的革命,我相信所有的癌症病人都会听到“免疫疗法”这个词。目前有效免疫疗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药物疗法,二是细胞疗法。
与第一代的化疗、第二代如格列卫这样的靶向药物相比,免疫疗法是第三代的抗癌疗法。靶向药物曾有过把少数癌症变为慢性病的例子,但免疫疗法的出现,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把多数癌症变成慢性病的希望。
相对以往的抗癌手段,免疫疗法有着最本质的区别:它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症细胞。它的目的是激活免疫系统,让它去杀死癌细胞。
“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猜想。理论上,免疫药物相对别的药物来说有巨大优势:它不直接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同一种药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会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减低复发率。
过去一千年,这只是个猜想,但近两年,临床证明有效的免疫药物终于出现了!
最令人兴奋的是最近上市的两个PD1抑制剂,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免疫药物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头颈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病人身上都展现了非常让人振奋,乃至震惊的效果。比如用在晚期转移的黑色素癌病人身上时,它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