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讯,发改委低价药品清单公布不足两周,各省已拉开地方增补序幕,截至5月21日,已有过半省份启动低价药品增补工作。然而,关乎低价药品执行落地的关键环节——招标采购,从中央到地方态度依旧不明。
5月8日,发改委如期公布低价药品清单,化药3元以下、中药5元以下的500多个品种1000多个剂型纳入其中,这些品种将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同时,发改委要求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于7月1日前公布本级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
按照此要求,从当天开始,河南、新疆、福建、安徽、山东、黑龙江、吉林、湖南、辽宁、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广西、海南、内蒙古、广东17个省份陆续开启地方低价药品增补工作,均依照国家标准要求生产企业进行申报。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可以预见剩余省份也会陆续开启该项工作。
其实,在4月中旬,由卫生计生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低价药品一揽子计划,而发改委公布的低价药清单只是其中之一。但是后续有关的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配套政策未能跟上步伐。只有湖北、安徽等部分省份在最新公布的招标文件中有所规定,然而,其余各省仍保持沉默。
由于没有招标的指导原则,生产企业也处于迷茫期。一华南药企全国招标负责人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虽然现在卫生计生委对低价药品的招标态度并未明朗,但(符合条件的)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增补进目录。一北方地区药企政府事务人士表示,目前地方发改委在增补低价药品种入目录,“但目录归目录”,对于招标政策还未有定论,卫生计生委最快会在下个月对低价药的采购表态,到时政策就会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