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投资医院难在哪?

“政策的窗口已经打开了,现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院的政策是越来越清晰了。”在2014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大医博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军对目前投资医疗的外部环境表示看好。他说,以前国家有大政策,但没有细则落地,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现在,一方面是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不需要原来医院同意,拥有优秀的医生资源对民营医院来说很重要;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打开了,做并购不需要批准审核。一边有钱,一边有人,事情就好干了。

医院投资热潮涌起

从2009年开始,国家多次下发文件,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尤其是2013年底连续出台了国务院40号文件和《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两个重磅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随着政策发布的频率越来越高,从2013年持续至今,在一、二级市场几乎同时涌起一股投资医院的热潮。在这股浪潮中,不仅有来自大型央企的华润医疗,也有复星医药、康美药业、恒康医疗(原来的独一味)这些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还有来自联想控股、鼎晖资本等各路VC/PE以及其他行业的投资者纷纷试水投资医疗产业。

对于掀起这场热潮的原因,很多医疗、投资行业的人士的观点甚为相似: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以及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家一致认为,政策的口子刚开,当前是民营医疗发展的难得机遇。

然而,也正是因为政策刚刚放开,面对中国医疗市场这片巨大的蓝海,投资者似乎也面临到诸多相似的问题,例如:投资回报、医院管理、高技术人才的紧缺、具体政策不落地以及一些利益保护等等。

投资回报

众所周知,投资医疗资金投入规模大、回报期很长,风险高。对于医院投资项目,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投资医院并不是好的投资项目。因为一个健康成熟的医疗市场,医院投资的回报率并不高,只是长期稳定,抗周期性强。高端医院不是个能挣快钱的行业,最好的情况也需要3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一般情况下需要5~7年,10年以上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这期间还要不停地往里面投钱,需要买医疗设备,需要人力成本,需要维护扩大规模。如此长的投资,对于投资人而言是很难熬的。所以投资医院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快进快出是不可能的。

对此,曾在复星医药做过医药投资,现在是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的潘延(音)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投资分为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财务投资需要短期看到回报,而产业投资千万不要看短期回报,而是要看长远利益,长期拥有,这样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综合各种因素,目前一般的类似爱尔眼科或通策医疗这样的连锁医疗机构投资,可能作为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来说回报是相当可行的。”潘延说。

和投资药品、医疗器械风险难以把控相比,投资医院的专业性就没那么强,所以一些跨界的投资者更看好投资医疗。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徐天宏告诉本刊记者,“投资医院很大程度取决于资本的投入和资源的整合,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比较多。相对来讲,一旦所投资的医院运行起来,就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和利润,以及资金的周转是可以保证的,这是医疗行业的特点。”

“对于VC/PE来说,回报率当然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对于5~6倍的回报率就比较让人满意,3~5年的期望值是3年拿到2~3倍的回报比较好。关键是看投资投什么,好的企业有自然的发展过程,长期持有也会有好的回报。”弘辉资本创始合伙人朱忠远从投资人的角度表达了他对投资医院回报率的看法。

据陈向军介绍,目前在投资医疗领域还有一个很火的新趋势,即PE+上市公司,一、二级市场联动。他指出,对医院并购后的盈利模式要有一个开放的、合作的心态。PE抱团取暖,加上医生和专家,就能做大规模。

投公立还是投民营

“整合公立医院有体制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这和政策放开有比较大的关系,而投民营或私立医院这个风险就不存在。”徐天宏说。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一个关于专利缺失的深痛教训——中国砒霜治

在线医疗“未来”之争

医药分开牵涉多方利益 零售企业尚难受益

中国医药流通领域进入密集政策释放期

外资医院:鲶鱼来了 公立医院不再独步天下

医药流通盼到政策红包 上市药企或掀整合热

解码“未来医院”:颠覆一个行业的永远不是

全球制药巨头并购持续“发烧”

上市公司跨界争夺细胞免疫治疗 产业化为时过

中国医药贸易及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