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药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硫氰酸红霉素产量增加将破供应瓶颈

2011-03-28

 
 
 

 

硫氰酸红霉素(erythromycin thiocyanate)紧张的供应局面及其价格不断上升之势,随着部分厂商扩产逐渐到位,近期其局面已得到缓解,价格也趋于稳定。

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的硫氰酸红霉素总产能在几年前即已突破1万吨大关,但实际上,去年我国全国硫氰酸红霉素总产量仅有5000~6000吨,不足全国总产能的50%。国内硫氰酸红霉素市场基本产销平衡,且呈现出较大的市场缺口。

目前国内最大的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商依次为:宁夏启元药业、四川山山药业、湖北宜都东阳光生化药业、河南新乡华星药业和西安利君制药集团。同时,已另外有一些企业新建或扩产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在产量增加的趋势预期下,硫氰酸红霉素市场价格将逐渐稳定下来。

需求之势不减

2003年,我国共计生产硫氰酸红霉素900吨,其中出口560吨,约占年产量的62%,并占国内出口大环内酯类药物总量的约55%。2004年,我国共计生产硫氰酸红霉素1180吨,其中出口620吨,出口金额比上年增长32%。2006年,我国出口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硫氰酸红霉素的数量分别占出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60%和26%,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出口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1172吨。截至2007年,数据显示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内产能已经达到8000吨。

2009年以来,由于国内下游产业对硫氰酸红霉素需求数量猛增,加上出口数量增加,使得国内市场上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价格已连续三年保持上升态势。2009年初,国内市场硫氰酸红霉素每公斤的价格只有300元,到年末即已上涨至400元,20103月则上升为每公斤450元。2010年底则更接近500元的高位,但仍未达到1000/公斤的历史最高位。

与此同时,硫氰酸红霉素的出口数量亦连续三年增长。2009年比2008年增长23%2010年又比上年增长25%左右。表明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预测称,今后三年内,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005年前,我国对印度、马来西亚和其它东南亚国家出口硫氰酸红霉素数量,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77%,而近年来,随着巴西、俄罗斯和美国等市场对我国硫氰酸红霉素需求数量的逐年上升,上述国家已成为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出口新市场且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从总体上分析,由于出口硫氰酸红霉素的收益反而不如内销高,因此,多数国内企业愿意在国内市场销售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国际市场虽然有巨大需求,但国内出口数量不可能太大。据悉,国际市场上每公斤硫氰酸红霉素价格在100~120美元左右。

发酵技术限制产量

目前硫氰酸红霉素市场行情之所以看涨,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所引起:

首先是硫氰酸红霉素的发酵技术存在壁垒,使得产量有限。迄今为止硫氰酸红霉素为纯发酵产品,不能人工合成,而且硫氰酸红霉素的废液中含剧毒的硫氰酸类物质,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处理成本较高。即使华北制药厂那样具有50多年成熟发酵生产经验的老企业,也不敢轻易上马生产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

且据业内人士解释,硫氰酸红霉素的发酵水平起伏不定,产品收得率忽高忽低,难以稳定,除非手里有高产菌种。宁夏启元药业等厂商之所以能占据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生产主流地位,很大程度上与其发酵技术有关。而新上马的企业要想达到前述这五家公司的发酵水平亦非易事。

其次,我国连续三年硫氰酸红霉素出口数量上升,是造成国内市场上硫氰酸红霉素供应紧张的另一因素。从前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现已扩大至美国、巴西、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等市场。除出口印度的硫氰酸红霉素被用于生产克拉霉素等下游红霉素制剂外,其它进口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家基本上将其用作兽用抗生素。过去几年里,由于环保问题难以解决,美国、俄罗斯等工业国的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均已停产并改从我国进口,与国内企业争夺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造成国内供应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出口硫氰酸红霉素的报价要比荷兰DSM和德国赫斯特公司等同类产品报价至少低30%~40%,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客商采用我国的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来代替欧洲产品。

而造成国内硫氰酸红霉素供应紧张的最大因素,则是国内下游红霉素产业对这一原料药需求在高速增长。尤其是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这三只新生代红霉素制剂,其合成均离不开硫氰酸红霉素原料药。2008~2009年,我国抗感染药物的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年,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约占市场总额的4%。我国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在统计口径上大约有17个品种,其中产能规模在100吨以上的大约有10个品种。2009年,大环内酯类原料药产量(包括中间体)估计已经超过9500吨,主要增长来源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临床需求,目前这三只药品已在医院占据了大环内酯类约90%的市场份额。

有行业人士估计,在2010年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的原料药将同比增加25.57%5.82%18.74%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一次性注射器:同质化竞争掣肘行业发展

白术出口价格持续走高

2010年甘草及其制品进出口分析

2010年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2010年生产沙坦类抗高血药市场情况

减肥药市场整体低迷 细分市场机会犹存

结核病发病率全球上升 阿米卡星加入抗耐药阵

疫苗市场成长的兴奋基因

外企原研药价格调整 进口抗生素继续高歌

解析84%中药材涨价背后的深层次矛盾

当归出口价格连年稳步上升

维生素市场风云突变 涨价成风

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销售额达200亿美元 充满

2010年我国肌醇出口3323吨 已逐渐出现回暖趋

栀子市价何缘走高

抗真菌药物市场全球走势向好

中国原料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5年生物类似物市场规模将达37亿美元

原料药价格探底 巨头扩产冲动依然不减

药用辅料笑迎“黄金十年” 蜕变仍需靠规范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药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