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疗器械新版GMP的痛点和机遇

在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四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在710日接连发布了《规范》的三个附录:植入性医疗器械附录、无菌医疗器械附录以及体外诊断试剂附录。

三份附录规定了这几类医疗器械在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特殊要求,把医疗器械GMP规范体系又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既是贯彻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需要,又是管理部门努力打造我国医疗器械GMP升级版的体现。

一、立法进展

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是从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无菌医疗器械开始入手的。早在2002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开始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按照该细则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体系检查。

另外,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12002年先后发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和《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两份规范性文件。2007年颁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在原版医疗器械GMP实施之前,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加强部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的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

2009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首次对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了系统规范。在此基础上,SFDA连发《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两大细则,并就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无菌医疗器械颁布相应《检查评定标准》,初步构建了以医疗器械GMP规范为龙头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

时隔五年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新版《规范》,并启动了配套细则的修订工作。20151月,CFDA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审核选择供应商指明了原则和方向。2月,CFDA就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附录和植入性医疗器械附录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7月,相关附录公布并要求自101日开始实施。

这些雷厉风行的立法活动,体现了CFDA加强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升级医疗器械GMP规范体系的决心。

二、管理愿景

从《条例》、《办法》到《规范》、《附录》以及《检查评定标准》,从上至下围绕生产质量管理形成了医疗器械GMP规范体系。它们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生产企业建立与运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将对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管理部门希望通过该规范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做到有效管理。

从管理目标上看,该规范体系要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规性、有效性、真实性。所有相关规制要有利于落实风险管理、企业责任、质量监控、过程监管等要求。但是医疗器械数量众多,企业生产方式不一,大大增加了实现这些管理目标的难度。

为此,国家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的管理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先从规范植入性和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管理入手,再进而落实体外诊断试剂等其他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在《规范》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附录》以及《检查评定标准》,再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生产过程、不同质量要求分门别类制定符合《规范》以及《附录》要求的检查指导原则。它们作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对企业生产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监管部门的外部检查均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瓶颈

新版医疗器械GMP规范体系是在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体系的检查,不管是美国FDAQSIT模式,还是ISO13485倡导的企业自查模式,都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的管理实践中来。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选取了一种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成功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支专业精干的检查员队伍。当前,我国对检查员既缺乏统一持续的教育培训,又缺乏专业科学的人才标准,致使检查员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制约《规范》实施成功的瓶颈之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界定标准

梁万年:“大病”界定标准为发生高额医疗费

医疗费用作为大病界定标准

梁万年:“大病”界定标准为发生高额医疗费

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突破目录

从药品法修改看条文序号调整模式

新版药典亮点:整合优化 求同存异

县医院成本核算有了统一操作指南

117号令,医药这把牌该怎么理?

医药十三五规划进入收关阶段 医药生物“钱”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