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国乳业遭遇质疑不断 乳制品安全打击消费者信心

日前,随着蒙牛“有毒”牛奶被国家质检总局检出,中国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2011年,本应是中国乳业涅槃重生,潜心做品质,努力恢复的一年,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提高了标准,加强了监管。消费者本以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能够彻底“洗心革面”,生产出让老百姓放心的产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片市场上,长期积存下来的弊端依然不断被爆出,中国乳业在这一年仍然遭遇质疑不断。

从专家炮轰奶业标准为全世界最低标准,到权威媒体发文质疑中国奶业新标准的制订过程,再到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中国的乳制品和奶产品一次次打击着消费者的信心。

奶业专家炮轰新标准

6月15日,关于中国奶业新标准的讨论再掀波澜。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中国生乳国家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6月26日,王丁棉再次发出质疑:“新标准下的牛奶蛋白质很少。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王丁棉认为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每百克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

在王丁棉看来,蛋白质虽然比原来标准只少了0.15克,但营养价值大大缩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而在200万个细菌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还有致病菌。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虽然细菌高一点不会立即使人生病或者死人,但当中可能存在着你看不到的潜在的、慢性自杀型的东西。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

王丁棉还指出,提高标准不是很难办到,比如说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蛋白质指标立即就会上去。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每毫升50万以下。

在王丁棉质疑奶业新国标后不久,一些乳企人士也站出来说话。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7月3日表示,中国生奶标准不仅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全球最低,而且对抗生素、亚硝酸盐等指标“甚至不做要求”。

郭本恒称,用如此低的标准要求生产出高级产品,根本无法做到,“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

两人的言论也再一次掀起了媒体、公众对于中国乳业的质疑。但由于没有权威部门的表态,此事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11月底,人民日报一篇揭露奶业新国标制订过程的文章发表,再一次将奶业新国标推向公众视野。

权威媒体揭露潜规则

11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谁在制订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其中引用参与制订标准专家的话,“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文章质疑新国标被国内部分乳企“绑架”。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等部门,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强生深陷质量危机 2010年大规模召回15次

  快速发展的印度植提物出口贸易市场

  借力“十二五” 药企倡导成立创新药物企业发

  美国FDA肯定复方口服避孕药收益大于风险

  专利到期潮引爆国内原料药企产能扩张

  药价虚高呼唤药品价格“药价透明”

  全面推进 新一轮县医院改革年底启动

  2012年医药行业新药研发 向全球市场需求转变

  我国医药企业欲进军欧洲医药市场

  “入世”10年 中药行业向“大健康”扩展

药品降价等因素促使药企加速介入中药领域

医药研发外包前景好 外企加速并购中国CRO企

药价降三成 基药制度短腿仍存

“权力转移”改变全球医疗版图 中国前景广阔

中国将着力完善疫苗供应体系 重点建设5类项

中国医药艰难“渡海”买未来

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 监管被动致企业有恃无

抗生素使用量下降 医院却有“难言之隐”

医药行业或将迎来第29次大降价

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最畅销 莫沙必利急追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