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体外诊断产品成医械市场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体外诊断(IVD)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就在不久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对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并给予乐观预期:2014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预测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

体外诊断产品市场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究竟占多大分量,未来有哪些极具发展优势的细分板块呢?

跻身第二大板块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对人体样本进行收集、制备、检测的试剂、仪器及系统。目前,临床使用的体外诊断品种不下千种,根据诊断方法原理和应用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分为临床生化、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诊断、血液检测、细胞诊断、微生物检测、血液检测、尿检等多种类型,它们涉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诊治的全过程,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优生优育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调研机构A&M Mindpower Solutions统计,20112013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5.3%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达373.26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约17%

《蓝皮书》则提到,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其中前三大板块依次是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三者市场占比依次为19%16%13%2014年,临床生化、免疫化学、分子诊断、床旁诊断、血液检测五大细分领域依次占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19%38%15%11%4%的比重。

但是,来自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众多,大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水平差距也较大。目前,我国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总数就达到1.7万个,生产企业近1000家,经营企业近9000家,使用环节仅医院就有近2.6万家。

《蓝皮书》也指出,我国大多数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仍十分有限,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的本土企业屈指可数。目前,我国市场上较大的体外诊断生产商主要有跨国企业罗氏诊断、雅培和西门子医学诊断,以及本土企业科华生物、迈瑞医疗和达安基因等。

市场发展动力十足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分析指出,健康产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高于GDP增速的两位数增长水平,主要原因是国民对健康服务的旺盛需求。

据该中心统计,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18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超过2.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5万家,其中包括医院2.6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2.2万家。该中心预计,2019年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38万亿元。并且,我国健康产业不仅仅是规模的不断做大,其竞争力也会通过更多的行业创新和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在建立简政放权的服务型政府的同时,相关行政部门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并提升行业标准,这有利于淘汰行业内部分落后技术、产品、企业,为行业活力的进一步释放打下伏笔。

那么,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呢?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然而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这意味着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都蕴含快速增长的巨大潜能。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预测,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将达到6003亿元,届时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

酝酿多个“潜力股”

体外诊断产品中有哪些是“潜力股”?这可能是很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便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和改变经营策略。”新华医疗副总裁王克旭说。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价放开并未刺激药企大幅涨价

  赢家通吃不适用互联网医疗

  制剂国际化起步 药品出口转型升级谋飞跃

  互联网医疗模式或将加剧看病难

  医保收支失衡压力加剧:支出增幅连年高于收

  美国、欧盟、中国医疗器械管理机制比较

  中国千万丙肝患者难用低价药

  2020年全球家庭医疗保健市场预计将达到3553

  跨国公司挤压下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策

  美国远程医疗陷入控费两难境地

全球生物类似物市场规模到2020年或可突破55

O2O能否真正让医药电商大放异彩

廖新波:互联网医疗需清楚其服务产品属性

百城医改试点:是大坑,是金矿?

医疗器械技术评价遭遇三大难题

医改进入市级时代 江西新余“带痛”探路

儿科医生紧缺直接导致我国儿童看病难

药品零差率:福建全面医改突破口

中医药国际化处于战略机遇期

医械临床试验备案启动 创新提质还有哪些待解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