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浙江省首创县域中医药统筹发展新模式的余姚市“杏林医疗联合体”,运转3年来成效显著:2011年与2009年相比,联合体11个城乡医疗单位中医门诊量平均递增32%
政府搭建中医药协作平台
2009年,余姚市卫生部门创建“杏林医疗联合体”。该联合体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单位,组织辖区内10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共同参与,市卫生局和中医医院共同投入50万元作为联合体运行启动资金。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实行联合体理事会制,制订实施《杏林医疗联合体运行方案》,统筹推进区域中医药发展。
余姚市中医医院院长马伟民说,“杏林医疗联合体”不同于一般的城乡医疗机构挂钩合作,它由卫生部门直接指导和规范管理,并对联合体的运行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联合体实行“五通”制度,即联合体成员单位紧缺中医人才通用,管理资源通用,医技检查结果在有效监控下通用,特色方及经验方通用,技术设备通用。实行“五联”制度,联合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联合进行医疗护理技术协作,联合救治重症疑难患者,联合拓展中医药医疗业务,联合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与卫生院签订《杏林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协议》,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一条龙”中医药诊疗。
唱好人才培养“重头戏”
“制约农村中医药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壮大农村中医队伍是杏林医疗联合体的‘重头戏’。”马伟明说。
联合体推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首先从师承教育抓起。市中医医院与10家联合体成员单位卫生院签订《中医药人才培养协议书》,中医医院挑选10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为带教导师,卫生院各自确定1名具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中医师为学员,师徒“一对一”结对签订师承协议,带教导师每周一天到相关卫生院坐诊,学员跟师习医;从师学员每周一天到带教导师单位随师抄方。“师带徒”培养周期为3年,第一轮周期经考试考核合格已有9位学员结业。
同时,联合体采取“下派上送”等多种形式,帮助提高卫生院中医药技术水平。中医医院根据各乡镇卫生院不同的需求,组织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业务骨干,深入各成员单位卫生院一边坐诊一边带教;卫生院先后有30余名中医或“西学中”医生,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到中医医院实习。中医药人员“下派上送”相关经费,全由联合体支付。此外,卫生院招收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先到中医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合格后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