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谯勇说:“2010年公司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实现营收8.2亿元,毛利率较前一年下降6.39个百分点。鉴于中成药不同配方所需药材不同,且公司所涉药材门类繁多,目前难以统计和量化对终端产品的利好,明年利润能否有所释放就更不好说了。”
另外,从党参使用大户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尽管市场上党参价格已跌去一半,公司采购价格为每千克60元左右,但由于优质党参货源垄断性较强,企业成本压力和风险依然存在。待公司自建党参基地2012年首批新货产出后,或将改善当前局面。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说:“在多数药材价格步入下行通道时,不乏有价格持平甚至因市场稀缺而日益走高的品种,例如冬虫夏草等野生药材,加上不同药企各不相同的库存消化周期和采购周期,难言是否会在这一轮降价周期中受影响。”
他还特别指出,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市场零售价受国家发改委和地方物价局调控,从终端市场看,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价格不会简单地“随行就市”。
这一说法在上海群力草药店得到了印证。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药店中药饮片价格参考上海市物价局2011年8月初调整过的最高零售价,短期终端价格再获调整的可能不大,最快也要半年以后。
一位长期与中药材打交道的药店经营者表示,从目前情形看,并不希望终端药品价格“随行就市”,这样企业会来不及弥补去年因零售和批发价格“倒挂”导致的利润缺口,加上企业每年还需背负“同比递增”的经营压力,一旦价格下调,恐怕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谨防暴跌转入暴涨
加快完善行业体系建设
贾海彬表示,中药材市场运行周期根据产品生长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特殊的如人参等长达5~6年。前一波的暴涨引发农户大量种植和药商囤货,导致目前市场库存前所未有的“丰厚”。而库存不消化完,农户和药商就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打乱了药市原有的发展“轨迹”。但如果某个品种价格跌到谷底,又恰逢库存几乎罄尽时,很可能会遭到新一轮的炒作,再次进入暴涨行情。
暴涨暴跌的市场总会损害供求的其中一端,甚至两端。专家认为,眼下中药材价格快速下跌除了为下一轮暴涨埋下伏笔外,还可能因库存消化周期拉长引发中药原料质量隐患、生产流通积极性受打击等问题。
上海一家药业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就表示,即便是药材继续跌价,当下也不愿意“逢低吸入”:一是没有多余资金承受价格波动,二是担心已有库存消化不了。
许锦柏建议,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药材生产供应的宏观调控,例如对一些中药材进行储备。当中药材受自然因素或人为炒作影响时,及时投入市场平抑价格,预防和避免游资囤积和来回倒手、多环节供货,维护市场稳定。
另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信息中心发布的《中药材行业新形势及建议》还提出,抓紧研究促进药材生产发展的后续政策。政策安排上,可以考虑建立药材补贴稳定增长机制,根据国家财力增长和药材生产成本的增加,逐步追加药材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药材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同时,上述报告还建议科学谋划药材生产能力建设布局。对产地药材产能产量进行调研,按供需紧张、平衡、过剩三个档次分级限量发展种植。加强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及推广,尽可能按产地、按规格建立一套完备的标准体系,并做到可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