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现行法规足以处罚医闹等诊疗扰乱行为

医患纠纷,是目前医院普遍面临的共同的一个困难,尤其是近年来,恶性的伤医事件没断,医务界人心躁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了破解这个困局,各地近年来有很多的探索和尝试,目前来看,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成功范例。笔者认为,解决医患矛盾难的关键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没有适度的法治张力

任何一个社会领域,都会存在矛盾与纷争。解决之道无他,唯法制体系与适当的法制张力而已。而在维持适度法制张力方面,我们行业遭遇了所谓“人性化执法理念”的冲击。有些地方的强力部门,对“人性化执法”理念内涵的把握值得商榷,“严格执法的刚性”与“人性化执法的柔性”没有有机结合、没有科学平衡,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闹”的纵容。

人性化执法,是要求执法机关,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强调对执法相对人体现“人本”观念,平等地对待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关心其合理需求。人性化执法,是传统的“严格执法”理念的深化与完善,是在执法态度、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改善,实质上是执法工作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进一步严格要求,与“严格执法”要求并没有质的区别。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执法“人性化”的柔性,必须受制于“法制化”的刚性,不应该存在脱离或凌驾于严格执法之上的“人性化”执法。如果因为强调“人性化”执法,而导致执法不严,减弱执法力度,对现行不法行为、抗法行为忍让,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就有悖于人性化执法的本意,实质是对人性化执法的异化。

医疗机构常见的被纠缠、被干扰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2526条等等条款都有明确的针对性的规范,只要严格依法办事,保持法律禁止性规范的刚性,就完全可以解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秩序维护的困扰。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四条也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条,尽管,严格来讲,并不是“侵权责任法”的内容,而只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范的重复,但是,如果不厘清“人性化执法”理念的确切内涵,那么,无论什么刚性的规定,都会流于形式,有损法律的威严。

没有一个高质量的、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在法律法规数量不少,卫生法律法规也是汗牛充栋,重床叠屋得令人不暇应接,但没有应有的质量。如此,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医患纠纷双方,乃至于法官,面对众多的卫生法律法规却依然感觉“有法难依”、“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要彻底解决医患矛盾尖锐紧张的现状,只能针对上述主要原因下功夫,才能解决问题。

首先是强化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的保护。强化任何行业从业人员人身自由、人身安全的保障。强力部门一旦接警,除到位要迅速之外,更重要的是处置要坚决、果断、有力、有效,强制一切纷争必须在法制的轨道里协商或诉讼解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行“打砸抢”之实。不管现场有无人身伤害,只要有工作秩序被破坏或人身自由被限制的现象存在,就必须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置,否则,就不是“人性化执法”,而且是失职。

同时,我们要厘清发生在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纷争所包含的不同法律关系。首要的法律关系,是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所保护的医疗、教学、科研秩序被破坏,而在破坏者与秩序的维护者--警方之间发生的治安管理法律关系。这是第一重矛盾,必须首先予以解决,且不容协商与调解。其次,才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者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被侵害而产生的民事侵权损害关系。这第二重矛盾,假如没有严重后果,且当事各方自愿,公安部门可以居间调解。至于“诊疗行为的是非”的评鉴,自有其法定程序和法律授权机构,与治安管理部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以“我们不懂医”为理由而放弃治安秩序维护职责,是错误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国家卫计委:血站核酸检测今年覆盖全国

北京将设应急专门基金 医院垫钱救人可获补助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跨省就医结报消除医保壁垒

卫计委回应医院改革 将完善财政补助政策

药事服务费改革待深推 或填补执业药师立法空

三明2015年医改拟调整2000项医疗服务价格

浙江:“组合创新”促医改

716种低价药实现挂网议价采购

我国改革药品集中采购“一刀切” 药品采购将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