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兼并重组成医药企业发展重要路径

“没有一家医药公司的成长壮大过程里没有兼并。”微创医疗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罗七一911日在上海生物医药投资峰会上表示。在中国医药行业“小、散、乱”的大环境下,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路径与有效手段。

由于生物医药研发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融资困难一直是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要真正研制出一款新药一般需要10~12年时间,投入约14亿~16亿美元。

“内部研发很重要,但不可能铺得太大,要想壮大只有利用好资金进行兼并。”罗七一说。作为国内第一家涉足心血管支架领域的企业,1998年成立以来,微创医疗已成功占据该产品市场第一的份额。公司2011年营业额8.4亿元,净利润达3.2亿元。但对于以单一产品为主业的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走多元化路线,而要多元化,只靠企业内部研发远远不够。

“微创现在到了最重视收购兼并的阶段,这是公司成长为多元化医疗器械公司的必然之路。”据罗七一介绍,未来微创医疗的目标是希望进入到所有治疗人类慢性疾病的器械产业。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李东久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小、散、乱”的情况继续下去,将对行业发展与政府管理构成阻碍,并将使整个行业产生信任危机。他表示,投资并购一直是复星医药的发展手段之一,投资并购在医药行业未来会不断发生,其标的也会越来越大。

对跨国公司来说,投资并购也是壮大企业规模、发展主营业务、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与常用手段。

20114月,美国强生宣布将以2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创伤治疗医疗器械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辛迪思,这一并购案还被列入“2011年全球五大医疗并购”首位。20125月,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也是强生在中国医疗行业的第一例收购。

强生集团国际科技合作部资深总监夏明德表示,强生集团将坚持多元化战略,而并购是达成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

中国因其迅速增长的市场吸引着跨国企业以各种方式分食这块市场蛋糕。公开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上万亿元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6.7%

对于跨国企业的进入,罗七一认为,这是对中国企业的一种鞭策。“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影响到我们企业产品的销量,但一家企业要长远发展不是靠短期的销量,而是要打好基础,把实力做强。国内企业先跟着跨国公司做一段时间,等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和人才,就可以创新,争取和跨国企业齐头并进的研发。”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营养保健业首纳十二五 诚信危机倒逼行业自救

  国内药品逆向物流情况令人堪忧

  “国粹”中药出口何时不再尴尬

  基因药欧洲获准上市 基因产业冷冻十年再热

  新GMP无菌认证倒计时挑战企业策略

  别把“孤儿药”看成殉道者

  新医改初显成效 PE加码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上半年医药工业喜忧参半 增速放缓

  基药招标或破局 新目录向老年儿童用药倾斜

  基药政策机遇多 民营制药产业加大资本扩张

原研药单独定价特权致药价虚高

中药国际化步伐缓慢 提升质量标准成重点

跨国药企接连在华成立合资公司 深耕中国市场

多个疫苗新产品面世 “中国军团”酝酿爆发

中药材“掺伪掺劣”层出不穷 缺乏规划化评判

发改委再调药品价格 罗氏等外资药企首当其冲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新一轮药品调价“靴子”落地 药品流通改革有

印度制药业:供应与外包 中印争食上游

中美医改面面观 “中国路”彰显体制优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