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即广州华侨医院)与挂号网强强联手,整合信息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引入全新的金融支付手段,通过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的移动性扩展和延伸,推出手机上的“微医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黎女士最近经常感觉到眩晕、无力。而神经内科正是广州华侨医院省临床重点专科,对于脑血管病、眩晕等疾病形成特色专长,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该学科是卫生部脑血管病质控及规范诊治委员会和脑梗死单病种质控委员会委员单位,卫生部脑血管病质控中心“国家十二五期间脑梗死溶栓示范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国家级众多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撰写单位之一,广东省内最早开展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医疗单位,卫生部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全国基地医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轻松挂号,三步操作不到三分钟
周一早上,黎女士打算下午去广州华侨医院看病,她拿出智能手机。
1.第一步:打开“华侨医院”APP,选择15:00-15:30的就诊时间、心血管门诊,选择了专家朱致惠医生;
2.第二步:进入支付页面使用电子钱包或者银行卡进行支付;
3.第三步:支付成功收到短信提醒:请于就诊时间段开始前15分钟凭预约证件及就诊卡取号就诊。
整个挂号过程不超过3分钟。“很简单,容易上手。”黎女士说。
“流程很顺畅,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很便捷”、“医院确实真心办实事”,门诊大堂挂号处表示:类似的评价近期频频出现在医院的意见箱里,说明我们医院的流程改造和信息化投入是走对了的。
这次广州华侨医院实现的智能“微医院”,除了以往的预约挂号外,还可以提前4小时实现当天挂号、支付挂号费、取报告单等多项功能。广州华侨医院门诊办陈超主任说:“我们希望患者能以最快的时间实现就诊,减少排队次数,把时间还给患者,一是不浪费时间,二是整个医院的流程和分流得到改善,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
便捷就诊,候诊取报告单手机搞定
下午15:00,黎女士提前到达医院就诊科室外的分诊台,出示身份证,就诊号进入候诊系统。
随后,黎女士回到自己车上,开始刷微信。由于候诊时患者可以通过APP与候诊叫号系统的同步刷新,即使不在诊室外,也能实时查看最新候诊信息,现在黎女士的手机上显示,她的前面还有五位患者,黎女士开玩笑的说,这个功能会带旺周边休闲娱乐场所,咖啡厅啊,茶室啊都有生意做了,浮生偷得半日闲,看看书也是好的。
就诊完毕,做完检查,黎女士随即离开医院,三个小时候后,她打开APP取报告单功能,当天检查报告已经推送至手机上了,不需要再回医院机打报告单。
黎女士的检查报告有许多参数,非专业医学人员并不能看得明白。挂号网负责产品运营及设计的副总裁彭彬彬先生介绍说,“微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当日挂号、预约支付、院外候诊、提取报告单,这五个功能只是一期的功能,也是一切应用的基础功能,挂号网还将在此基础上推出微医生功能,实现用户与医生之间的无缝连接,不久的将来,黎女士将可以直接与主治医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联系,上传报告单请求医生为她读解报告单的内容,并给出就诊建议,这样一来患者会感到更加的方便和贴心。”
“微医院”全新就诊模式,只为方便群众
挂号网CEO廖杰远先生表示,挂号网将不余遗力、实实在在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协助医院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就医不难,健康有道”的企业使命。目前,挂号网将在广东、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800多家医院陆续开展“微医院”的升级工作。
患者在医院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是到医院就诊时多次排长队,在挂号、交费、取药、取检验结果、出院结算几个环节等候时间较长。本次与挂号网的合作中,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广州华侨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优化和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有效地疏导分流患者,为患者和医疗都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