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生眼中的职业改革:多点执业释放资源

在谨慎尝试推进医生人才流动方面的宏观政策之时,多点执业,以及探索自由职业医师在国内已然出现。

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和睦家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即是探索自由职业的一位医生。

在医生眼中,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医院?524日,张强在“发现最佳医疗实践—21世纪医院院长峰会·2014”上,通过自身的创新职业模式,为国内日后探索医师这一医疗市场资源的流动提供范本。

从体制内出走之后

纵观近几年的新医改进程,如何准确诠释新医改中的自由团队价值?透视张强的经历,或可发现个中逻辑。

201311日,张强正式探索自由职业。“说句实在话,当时还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觉得自由职业一定是中国未来医疗方面,医生的一个选择,是作为人生的一个探索。”

张强最早的一份签约,对象是上海沃德医疗中心。2013年下半年,他同时又签约了北京和睦家医院。

放弃体制内的工作模式,并没有降低或者减少张强的工作量。今年4月,他又和上海和睦家医院签署多点执业协议,签约后的第二天就在上海和睦家医院做了两台手术。

“手术时大家配合非常好,这是我的职业背景。而且和睦家医院发展非常快,病人增长非常迅猛。”张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其脱离体制内走向自由执业的具体流程,大致如下:脱离体制内、签约医院、自建团队、选择医院。

记者获悉,目前“张强医生团队”,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有了明显区别。在这些公立医院,每个人都是将来的竞争者,上升通道只有一条,所以在工作职责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而张强脱离体制后构建的团队,拥有一个专家医生,一个医生助理,每个专家有一个秘书,24小时跟病人保持联系。病患不用担心,病人难以找到或者找不着医生的状况。术前术后都有专门的秘书来完成,给医生充分的专业工作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探索带来了非常高的团队效率。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来看,医生的角色和职业形式,实际上比较丰富。传统形式是,过去在国内,大部分的医生只是一种形式,在获得医生执照之后,可以开私人诊所。再者是,选择签约医生集团,相当于医生的经纪公司,帮助医生打理医院之外的事情,这是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还有一部分医生选择受雇于私立医院,当他获得一个充分收入的时候,他会非常忠诚。

最后一种就是社会公立医院,目前这在中国是主流,在西方国家可能是相对比较少的。“现在再回顾我自己以前做雇员时候的照片,我们更像流水线上的工人,而现在自由职业的我,更需要自己的品牌。”张强回忆道。

自由职业的尝试,给他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私人生活中。张强认为,只有家庭才是持续而强大工作的动力,如果家庭管理不好,怎么管理病人,所以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除了家庭成员的照片,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他的病人画给他的漫画。

多点执业关键所在

记者在采访新医改的过程中获悉,目前,自由职业只是作为一种专业从业创新形式存在,并无详实的法规支撑,和业内通俗意义上的“走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张强所言:“我们在自由职业这个市场土壤里,目前还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点执业方式来释放一些劳动力。”

最直观地说,多点执业将改变病人的看病模式,如果医生这种市场资源流动起来,医疗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就能得到缓解,病人半夜排队,为了一个专家号苦苦守候的状况亦随之得以缓解。

在释放医生这种医疗市场资源之后,进一步被优化配置的医师,将有机会参与到患者体验主导的模式中来,更多地为病人着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亦认为,医学专家若能够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看病难问题。

但是目前的现实问题是,中国医生身份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这是自由流动的最大障碍。只有让医生逐渐由“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才能使多点执业政策落到实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低价药品:提价前还需约谈

  2014医改重点任务将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纠正公立医院盲目扩张 医疗市场资源配置规划

  今年医改任务时间表敲定 剑指高药价检查费

  生物医药创新区案例:为什么其它地方出不了

  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需求仍在

  物联网——创造医药流通新格局

  制药行业的变化和对策

  从美国到中国的EHS管理——借鉴国际经验提升

  以国际标尺考量中国新药创制

CFDA首次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 谁将获益?

移动医疗热潮再袭 谁能摸准医院的三大痛点

专家谈仿制药原研药:打破“共识”为仿制药

儿童药:不应是成人药的减量版

民营医院并购潮:资本一年吞下15家医院 协和

低价药品是否提价?何时提价?

深化医改要在破题中前行

儿童药该如何量身定做?

医疗器械监管新规能否平衡创新与风险

美国医生眼中的移动医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