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竞争及价格压力下,尽管遇到众多挑战,但是很多领先的药企与医疗科技公司都取得了快速增长。要想在全球排名前20,药企的处方药收入达到103亿美元,而医疗科技公司需要4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要进入前50强,则处方药收入需要达到22亿美元,这都不是很容易完成的销售目标。
全球前20制药及医疗器械企业

如图1,Evaluate Pharma统计的全球前20强药企名单,可以看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占据众多席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诺华、辉瑞和罗氏。另外,三家日本药企也进入了前20。这个名单中还有一家仿制药公司梯瓦。

医疗器械全球20强的名单中,有12家超大型医疗器械公司来自美国(图2)。日本的奥林巴斯是唯一一家欧美以外的医械公司。强生在2013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其收入比位居第二的西门子高出许多,不过在美敦力收购柯惠以后,前二的竞争就激烈许多。
公司设在美国有优势,但是不一定非得是美国公司
在竞争及价格压力下,尽管遇到众多挑战,但是很多领先的药企与医疗科技公司都取得了快速增长。要想在全球排名前20,药企的处方药收入达到103亿美元,而医疗科技公司需要4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要进入前50强,则处方药收入需要达到22亿美元,这都不是很容易完成的销售目标。
全球前20制药及医疗器械企业
如图1,Evaluate Pharma统计的全球前20强药企名单,可以看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占据众多席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诺华、辉瑞和罗氏。另外,三家日本药企也进入了前20。这个名单中还有一家仿制药公司梯瓦。
医疗器械全球20强的名单中,有12家超大型医疗器械公司来自美国(图2)。日本的奥林巴斯是唯一一家欧美以外的医械公司。强生在2013年蝉联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其收入比位居第二的西门子高出许多,不过在美敦力收购柯惠以后,前二的竞争就激烈许多。
公司设在美国有优势,但是不一定非得是美国公司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医疗市场规模巨大,很多最大的医疗相关公司来自美国在情理之中。不过,四家欧美以外的排名前20的医疗公司也展示出了很强的销售增长。
梯瓦制药公司全球排名第12位,是一家成功通过并购整合驱动其业绩增长的非美国公司。为了进入美国,梯瓦在1985收购了宾州的一家小药厂。之后,该公司继续收购,包括2006年收购的一个大型的抗生素仿制药制造商Biocraft Laboratories,随后梯瓦制药还收购了Biocraft Laboratories的对手爱华克斯公司(Ivax Corporation)。2007年梯瓦收购了Barr公司、2011年收购了Cephalon公司。在欧洲,梯瓦收购了一家德国的公司来扩大自己的仿制药产品种类。在日本,梯瓦与当地公司兴和(Kowa)签署了合资协议,利用兴和对本地市场信息以及其销售和分销能力来支撑梯瓦自身销售增长。
增长战略
大型药企与医疗器械公司一般会用这三种战略保持业绩增长,但核心是两点:扩大市场覆盖率和扩大产品组合。
创新产品
将新的重磅炸弹药物带入市场是很多药企会采取的成长策略。当我们分析前10强药企从1995年开始的收入结构时,我们发现前10强公司的重磅炸弹药物所贡献的收入从1995的26%增长到2000年的43%。虽然这让当时很多业界领导者预测他们对重磅炸弹药物的依赖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前10位药企的重磅炸弹药物在过去的10年间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比例却继续增加。
辉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70%的销售收入来自重磅炸弹药物,很多都是与其他公司签署共同推广协议后,因销售表现良好,而最终将其并购进入辉瑞的重磅炸弹药物。
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及研发外包也是可以与传统依靠创新驱动增长互补的市场策略。这一方面可以让公司开拓新的治疗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和减少成本支出。为了获取创新的优势,罗氏建立了“罗氏伙伴(Roche Partnering)”项目来推进外部的创新合作。在2015年1月,罗氏与高通生命(Qualcomm Life)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广新一代的远程病人监护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