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1个月3亿回款?微商渠道这么牛,大健康产品要不要来?

最近,广药第一款瘦身产品纤纤梅突然以“一颗神秘的梅子”的姿态出现在朋友圈分享里。而发布这些朋友圈信息的,是韩束微商平台的从业人员。 

韩束微商+广药

韩束微商原是化妆品品牌韩束的其中一个渠道,20149月建立,但到了2015年,这个渠道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平台,也开始容纳更多的品牌

“我们仅用了5个月,就从零开始做到了一个月回款3亿元!”上海韩束化妆品公司副总裁、韩束微商CEO陈育新告诉新康界,“这3亿元若以零售价格计算的话,相当于810亿元。而目前整个大淘宝(天猫+淘宝)每个月TOP10化妆品品牌的销售额总和也不过6亿元。”

这样惊人的成绩,让他越发肯定,微商这个新兴的渠道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渠道。而他守着这个平台,如果单纯只卖自家品牌的化妆品,似乎有些浪费。

韩束微商发展为独立的移动电商品牌,把“韩束+”模式和经验不断复制到更多行业的必然选择。而大健康产品是陈育新选择的方向。

陈育新表示他首先会选择标准品,“因为标准品操作运营方便,不像生鲜产品那样规格多样难定。”而大健康产品基本上都是标准品。

其次,在他看来,大健康产品只要运营得当,是能快速达到销售峰值的。“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是永远不会变的,大健康产业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而且,“快消品和大健康产品的重合度很高,所以大健康产品可以直接放在韩束微商的渠道上。”选定方向之后,陈育新就开始选择合作的企业。

在他看来,微商这个渠道是一个新事物,目前这上面真正的品牌很少,韩束去年进入这个渠道时,算是第一批品牌化妆品。因为有了“韩束”的品牌依靠,他们的微商团队不需要去忽悠、吹嘘,只需要分享真实的信息即可。

所以,他寻找的合作企业也必须是品牌企业。于是他筛选出一批他认为有可能合作的医药品牌企业。广药就是其中一家。在他分析过广药的情况后,认为两个企业之间的契合度应该会很不错。

在陈育新对广药产生兴趣的同时,广药方面也曾透露出有意进军微商渠道。于是,两个企业一拍即合。不久后就有了文章前面提到的纤纤梅的合作。 

微商是药企跨界大健康新机遇?

陈育新表示,纤纤梅只是“韩束+大健康产品”的第一次尝试,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健康产品出现在韩束微商上——一边是韩束微商跨界卖大健康产品,另一边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跨界做大健康产品,这当中可能产生的合作一定很多。

但事实上,制药企业跨界大健康产品,真正成功的例子并不是特别多,就算是云南白药,也仅是牙膏成功打开了销量与品牌,至于洗发水等其他产品,至今也没有“火”起来。

在陈育新看来,这是因为大健康产品的运营方式与传统药品完全不同而导致。“大健康产品需要更多的运营与推广。”他表示,其实很多制药企业做的大健康产品本身是好的,只是后面的运营推广没有做好,包括的运营推广上的投入、方式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一个好产品的失败。

例如,不少企业会把大健康产品当成药品一样的宣传实际上会拉高消费者的期望值,而大健康产品的效果往往无法立竿见影,当真实与期望之间有了落差之后,消费者对大健康产品的效果就会产生质疑,就不再会连续购买。而大健康产品其实是生活化的,需要长期使用的。 “制药企业想做好大健康产品,需要回归产品本身,真实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

而微商与以往的所有商业模式不同,以前的模式解决的是“What”的问题,但微商解决是的“Who”的问题。微商是在朋友圈中宣传,朋友圈本来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相似的人,需求往往也是相似的,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分享真实的信息,就能产生共鸣与认可。

例如,韩束微商现在的从业人员主要是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北京鼓励开办社区私人诊所 医生患者都不买账

  百度医生联手华山、上海一妇婴 共探医疗健康

  在媒体聚光灯下 莆田系林志忠称要转型升级

  最怕“两头不靠”,上海二级医院谋变

  5万家医院参保医责险 限额强制或解推广难

  移动医疗盈利模式不清九成公司或将被淘汰

  Nature Neuroscience: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因

  福瑞股份拟认购恩普医疗51%股权 加速医疗器

  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增速超35% 位居中部省

  世卫组织警告:必须警惕抗菌素耐药性问题

大咖告诉你:医疗健康投资,怎样发现价值点

春雨医生将开25家线下诊所 实践O+O模式

2015全国劳模 77名院长75名医生9名护士上榜

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获批 中国再生医学拉启序幕

研发一个新药多少钱?百健说:25亿美元!

上海医药:工业增长提速,积极探索商业新模式

舒尼替尼: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下一个飞跃?

HIV“速检家庭装”在英开售 检测有“盲区”

医责险有助医患关系双赢

民营医院破“医荒”初尝甜头 公立医院顾虑难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