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专科医疗扩张路径何解

肿瘤科作为对专业技能最强的科室之一,加上近年来发病率上升,看上去在专科医院领域很有机会。深圳正是看准这一点,建立了深圳肿瘤医院,但是近期却有媒体报道,运营半年来,因为缺医生,各科室带头人不到位,门庭冷落,甚至挂出了拒收急、重、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温馨提示

这当然和深圳本身的医疗资源有关,当地缺乏较强的医学院,对人才培养很不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医生经验和技能要求极高的专科虽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也正因为专业,很难在地理上简单复制,专科未来在发展途径上面临大专科还是小专科的抉择。

专科的发展趋势可能有两点。首先,最强的专科资源仍是集中的,无法简单线下点对点拓展。第二,跨越地理限制的拓展方式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专科与基础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必须承认,针对复杂病症和疑难杂症的专家只是少数,他们未来仍然会集中在最顶级的医院里。培养这些人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他们也确实应该把精力放在最有需要的病例上。因此,简单地向二三线城市推进大规模肿瘤医院是有难度的,尤其在手术上,很多城市会受制于人才,无法建立起很健全的专科服务。

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专科的发展没有机会。未来肿瘤治疗门诊化是大趋势,由于医院越来越在乎床位周转和成本,大量的术后服务和治疗会改由门诊进行,这对病人来说生活状况也会更好一些。因此,未来地方性的肿瘤专科可能也会以门诊和长期肿瘤疾病服务为主,配备全方位的医护团队帮助病人进行长期治疗,也配备一些术后康复的住院服务,同时针对稳定期的患者进行健康跟踪和继续教育。

这些服务可以通过远程加线下的形式进行。远程主要是处理最难的病症,由一家非常专业的大医院辐射周围地区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作为主体的大医院拥有最强的医生团体,可以进行复杂的手术,制定大病方案。但整个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所有的步骤都必须在这家医院进行,在术前和术后以及长期的恢复过程中,大医院可以在所辐射地区进行远程诊断,读片,然后决定该病人是否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治疗。而术后病人也可以根据地域回到离自己最近的点修养恢复,然后通过家门口的专科医院或门诊进行长期疾病管理。

在这种专科发展路线里,核心条件是大医院和辐射的专科医院或诊所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精于做手术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出于学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个人精力有限,不能依赖这些名医去做长期的疾病管理。因此,肿瘤的长期服务必须下沉,但由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基础医疗没有能力承担,因此就需要类似卫星的专科门诊配合。这种门诊(也可能配合少量住院和康复)比建面面俱到的专科医院成本低,人才相应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如果可以和大医院进行很好的远程沟通,建立转诊通道,将有可能更快速地发展起来。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关于公布低价药品企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关于公布药品企业名

  湖南省:2015年关于公示湖南省议价药品补充

  广东省:2015年关于非医保目录品种入市价公

  世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美元

  百度外卖接入售药平台 最快一小时送药上门

  国家医械采购平台正式运行 协议规模已达800

  买药预算不高于医院支出三成 采购新规能否降

  食药监总局发布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

  喜讯!百时美艾滋病新药Evotaz获欧盟批准

叮当快药联手美团外卖打造全国最大医药O2O平

华大基因王俊组建前瞻性业务机构

2014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32.8万 皮肤系

震荡:OTC或退出医保目录,565品种生死难料

曝药企从牛杂店进货 注射液成品流向全国

国内利润超3000万药企不足200家 行业并购难

医改办报告,药交所模式不利于降价

日本神药受追捧 专家:药效跟国产药无区别

医药企业跨界的“生意经”

医疗费用连年高企亟须降温 抑制过度医疗是关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