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还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配送。
网购处方药,能否降低人们的购买成本?会不会因此导致假药泛滥?如何保障用药安全?会给药品行业带来哪些冲击?网购处方药松绑,闯得过价格关、监管关、质量关这三大关卡吗?昨日,数十家药商行业协会组织、国内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负责人齐聚长沙,就上述问题展开激烈研讨。
疑问1
网售处方药能不能降低用药成本?
医药行业一直是国家严格监管的行业。全国经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单位有5019家,其中湖南有95家;允许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有270家,湖南有8家;允许开设网上药店的有202家,湖南有6家。国家明确,互联网上禁止销售处方药。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网上销售处方药的相关政策一旦落地,网店处方药销售需求将被大量释放,医院对处方药的垄断地位将受到挑战,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更实惠的药品,有利于破除多年来“以药养医”的怪圈。业内人士预计,开禁政策中短期主要吸引慢性病患者,患者不用到医院排长队买药了;长远来看,随着电子处方普及,网络将成为处方药购买的主流渠道。
对此,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副会长王伟认为,医院和药店购药是药品传统的销售渠道,80%以上的药品销售都在医院,而互联网销售商要打开这一市场,从价格上来讲,需要能与实体连锁药店有竞争力,但也不会差别特别大。
还有一个客观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人拥有医保,人们在社区医院、定点医保单位购买药品,根据国家有相关政策可使用医保卡或获得一定比例的报销。如果人们网上购买处方药不能使用医保卡或进入报销体系,那么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传统的药品购买渠道。
疑问2
隔空买药会不会导致假药泛滥?
“一男子卖假药引起消费者不适,被判获刑2年”、“某男子失恋吃下100片安定寻死,疑似网购到假药”……一条条网购假药新闻让人们非常担心。今年3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并指出利用互联网进行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名网友和路人,20%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上买过药品;6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赞成“网购处方药”,仅12%的受访者表示赞同,而其他人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处方药网购放开,1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网上买处方药,14%的受访者表示要看情况,6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而让业界最为担忧的是,网售处方药放开,网络会成为假处方的一个温床。网上药店难以直接拿到处方,只能通过视频、传真等方式传递纸质处方并进行审核,处方真实、合法性难以鉴别,开具处方者是否真正拥有处方权也不易查询。
目前,网下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尚不能完全杜绝假处方等情况出现,而网上销售处方药开禁,处方管理是对监管部门极大的考验。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规定除《办法》所规定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不得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外,还应明确现阶段单体药店不得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以提高互联网药店的门槛。
疑问3
如何保证网购处方药的质量?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网售处方药,消费者对其质量有不少担忧。在调查中,表示不赞同“网购处方药”的受访者首先担心的是网购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放开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此外,48%的受访者担心,如果服用在网上购买的处方药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找谁负责,维权比较困难;62%的受访者认为,因为没有良好的医药常识,不敢随意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购买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数据显示,到药店买药的消费者中,仅有三成具备正确的非处方药使用知识,对于处方药的知识则更为缺乏。由于广大消费者和部分从业人员意识淡薄,加之医院处方外流困难,不凭处方购买、销售处方药品的现象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