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诺华等制药巨头目不暇接重组背后:重磅产品专利到期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条规律在制药业再度得到印证:422日,位列世界制药企业前十强的瑞士诺华、英国葛兰素史克和美国礼来在一夜之间从竞争对手变成了重组对象与合作伙伴,共涉及金额近300亿美元。

消息公布不到一周,一则交易体量更大的江湖传闻终于得到相关方证实。428日,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确认已向竞争对手、同样位列制药Top10的英国阿斯利康提出收购意向,交易金额极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56日,德国拜耳达成收购美国默沙东消费者医疗保健部门的协议,涉及金额高达142亿美元。就在大家忙着消化和吸收来自这几家企业的重磅消息时,又从外媒不断传来消息称:法国赛诺菲正在寻求出售一些成熟药物资产,价格可能介于70亿~80亿美元;美国雅培考虑出售旗下一部分成熟药品的生产业务,以专注高利润领域……

这场让人目不暇接的制药巨头资产调整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暗流涌动?

药企巨头的瘦身式合作

422日,去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的诺华宣布斥资145亿美元收购葛兰素史克肿瘤药品,并将自身疫苗业务(暂不包括流感疫苗业务)以71亿美元外加专利使用金出售给葛兰素史克;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整合诺华非处方药业务和葛兰素史克消费者保健业务。除上述合作外,诺华还在同日宣布将自己的动物保健部门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礼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场涉及肿瘤、非处方药、疫苗和动物保健4个板块的业务调整,诺华方面表示,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其在肿瘤领域的领先地位。诺华目前拥有业内最大、最强健的肿瘤产品线之一,而新加入的葛兰素史克产品将拓展诺华在靶向治疗和小分子治疗方面的优势。业内人士表示,收购葛兰素史克肿瘤药品将进一步强化诺华作为世界二号抗癌药公司的地位。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诺华2013年销售额仅增长2%,因此更专注于优势业务是诺华的必然选择。“疫苗和动物保健是诺华经营领域的薄弱环节,体量不足10%,因此诺华在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这些业务势必会脱离。”

诺华中国企业传播部总监闵熙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证实了这一说法:“我们从2013年中期就开始进行业务组合的评估,探讨了非处方药、动物保健和疫苗的部门发展可能性。相信这次业务重组后,诺华这3个规模较小的部门都将成为各自业务领域全球领导企业的一部分。”

而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在交易完成后,公司年销售收入将增加13亿英镑,其业务格局也将变成62%的制药、24%的消费者保健以及14%的疫苗业务。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对《中国经济周刊》指出:葛兰素史克目前正全力开拓消费者保健业务,疫苗一直是其所看重的板块,此次葛兰素史克拿下诺华的疫苗业务可以明显减少双方的竞争成本。

至于礼来方面,收购诺华动物保健业务将会使公司原有的动物保健业务(Elanco)获得进一步的成长。礼来中国公共关系总监李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完成此次收购之后,就总体收入而言,Elanco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动物保健公司。

反其道而行的辉瑞

就在大家都专注于拆分、重组和瘦身的时候,豪气云天的辉瑞却逆势而为。428日,辉瑞对外确认曾向竞争对手阿斯利康提出金额约合989亿美元的收购意向。

辉瑞中国企业沟通部总监席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辉瑞曾在今年15日向阿斯利康董事会提交了初步投资意向,在经过有限的高层讨论后,阿斯利康拒绝进一步谈判。“这轮讨论于114日中断,在停止考虑可能的交易后,鉴于最近的市场发展,辉瑞于426日再次联系阿斯利康,希望能重启讨论。”

席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辉瑞第一次向阿斯利康董事会提交的提案内容包括在公司合并后以现金及股票相结合的方式按每股46.61英镑(合76.62美元)的指标性价格换取阿斯利康股票。辉瑞强调,这个价格比前一日阿斯利康每股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低价药品目录利好市场 中药独家品种受益更大

  专家:中国民营医院在“希望中挣扎”

  低价药药价松绑 “独”领风骚

  诺奖得主:中国不应追求市场导向的医疗体系

  医药工业增长放缓 行业质量有所提升

  拯救低价药应强化招投标反腐

  发改委首次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价 多家药企“

  发改委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

  低价药松绑后不会普遍涨价 有利于医药费用下

  低价药新政出炉:“唯低价”模式废除

药企并购潮背后的隐忧 新药研发吃力不讨好

医保资金管理权7月落听 万亿资金谁来管?

七省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并轨 三保合一仍有障

跨境并购 国内投行去哪儿了

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整合药审资源

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十大问题

医疗跨界转型 酝酿投资良机

中国药企将爆发“伟哥”仿制药之战

跨国药企该如何应对原研药专利到期?

医疗保险管理或倾向第三方协调模式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