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品价格仍被“计划” 药企代理商全线承压

全国招标已经箭在弦上,招标大年即将启动。但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公立医院改革也正在是如火如荼,医保改革也在推进。国家一直提倡三医(医药、医院和医保)联动大幕正徐徐拉开。

在三医联动情况下,医药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5月份,国家下发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核心关键词有几个:2017成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动,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2015年,只是在试点地区进行改革。

年初,安徽、福建、江苏、宁夏,四个省份成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省级试点,他们成为先锋部队。

111日,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开始:医院零差价销售药品,56.8%的医疗服务收费,疑难复杂的四级手术提价幅度达75%5.2%降价项目275项;32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权下放到市,而34则实行市场调节价。降低检查费用。

实际上,从四个公立医院省级试点来看,集中三点: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提价,推行药品采购。其中,实行药品零差率成为四省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旋律。那么,问题是医院因此产生的损失谁来弥补?

福建省以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为主。据官方数据统计,福建省、市、县公立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补偿比例分别达90%85%82%,财政补偿占据很少的比例。青海省2015年由省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江苏政府投入等将分担70%的损失,此外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的部分可以弥补20%,剩下的10%通过医院加强管理节约。安徽推行药品带量采购,药品按照省级统一招标中标价销售。

医保支付改革全面推开

作为医药企业,国内最为关注的是直接和药价挂钩的医保支付标准的确立,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鲜被关注。国务院要求,201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

以前,医保付费主要是按服务项目进行管理,未来总额控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门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将全面推开,以总额付费为例,当医保部门把公立医院的全年费用通过预算已事先下发给医疗机构,因此药品费用对公立医疗机构来说是必须严格控制的成本,而不再是医疗机构的盈利中心行后,医院首先就会想到把药品费用降低减少,因为卖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盈利了。

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医保控费机制,是医院法人地位独立、现代医院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医保控费机制一旦科学形成(总额预算等机制),没有效率的医院马上将露出马脚显现出来,在费用科学严格控制之下,诸多效率地下、入不敷出、严重亏损的公立医疗机构“等、靠、要”等将会成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巨大负担,压力之下主管部门为了“甩包袱”就不得不加快将其转化成社会办医或民营办医,多元化的医疗市场结构一旦形成,医疗服务效率、现代医疗体系、现代医院制度将很快形成。这对于未来药价市场化形成会有积极的作用。

药价仍处于计划

药品零差率、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目标都在破除以药养医,让药品不再成为医院的利润中心。但是,在短期内,药品仍将或明或暗为公立医院“补血”。

赛柏蓝微友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健康小杨表示,对比国内和国外医疗机构,国内医疗机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最应该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却并没有真正的提上日程。

此外,在国外,医保都由多家医保部门承担,有充分竞争机制,对医疗服务也是采用购买服务,谁提供的医疗服务好,价格适合就从谁那里购买。在医保和医疗服务都市场竞争前提下,药品价格实现了市场化竞争;而在国内,前面两者并未引入积极的市场竞争,一家独大的医保、药品招标采购,其结果是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的买家只有一个。目前,以国家药管平台为标志的推进中的全国统一市场更是进一步强化。

当卖家只有一个的话,卖家相对话语权较强,而当卖家有无数个的时候,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被一个买家砍来砍去。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央为何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欧盟出台限制基因测试的新政策

  详解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现代医院管理制

  辽宁本溪出台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实施方案

  四大举措同时推进!江苏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大

  医保并轨须防止 农村补贴城市

  精准医疗研发计划将于“十三五”启动

  北京将放宽服务行业限制 便利中外合作办医

  15种特殊药品纳入医保 患者可在“家门口”报

  又有一地严控辅助用药,60个品种被纳入!

九项改革定局医疗健康未来五年

北京:百余民营医院下周社保卡可结算

上海即将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政策亮点频现

发改委发文禁止“双11”用这些促销语

健康中国打开医疗服务业增长空间

四方面解读新发布中医药系列国家标准

卫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二次议价为何不可提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或将撬动药改

国家卫计委:2020年实现互联互通人口健康信

仿制药质量评价最新进展:CFDA发布三大重磅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