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看完病拿到处方后,只需上传处方到网上,就可到就近的药店取药或坐等药品送上门,购药还能用医保卡—这种就医购药模式或将随着我国解禁网售处方药成为现实。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给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函中表示,该局正在制定网售处方药的相关目录。这意味着我国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已日益临近,但是网售处方究竟能否顺利推广?消费者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好处?
记者连日来采访多家医院和药企发现,此举可能会促成医药分开,药品今后有望直供患者,药价也将更便宜。但是,此举会对医院造成较大冲击,传统批发企业和药店或将大洗牌。同时,药品质量和用药指导问题很难妥善解决。业内人士建议,处方药目录放开不宜过快,先试点再推广的路子比较适合国情。
网售处方药即将放开
如果不是太着急,29岁的邹女士很热衷用新模式购药:隐形眼镜、保健品、OTC(非处方药)的网上选择很多,价格也十分优惠。去年起,邹女士的网购清单就增加了药品这一项,“不用跑腿、送货上门、价格还比实体店便宜,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刷医保卡。”邹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有一天,网上药店也能刷医保卡,还能买到处方药,只要不是急用,她愿意彻底投入网购药品的怀抱。
据了解,虽然目前不少电商做网售药品做得风生水起,但销售的80%还是非处方药,网购药品、医疗器械只是冰山一角。去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日前,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国家放开互联网销售处方药也终于得到回应。据悉,国家正在制定网售处方药的相关目录,初期拟将部分安全性较高的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的处方药纳入目录,而网上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也在筹划之中。
这让很多苦恼于在医院排队看病的患者兴奋不已,“今后只要有处方,我也能帮我出行不便的父母买药了。”武汉市民周先生对此十分期待。周先生的父亲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而药品几乎不会改变,由于医院有开具处方的限制,其父每周都要跑医院,专为开药,这让70岁高龄的老人觉得十分困难,路上折腾还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实在吃不消。
药价有望降低
“作为生产企业,实际上也不愿意患者说我们的药贵。”湖北一大型药企的销售总监告诉记者,生产企业无法直供患者是现实,中间必须经过批发经营企业或者医院,药品被转几次手是很正常的事,多年来无法打破。如此一来,药价层层往上加,到患者手里就可能是出厂价的多倍了。
实际上,药品生产企业对互联网售药解禁期盼了多年。“这意味着说了多年的O2O模式将成为现实。”这位销售总监说。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拥有自主权,不少药企开始布局电商,比如广药集团的健民网、天士力、扬子江、以岭药业等都纷纷在为网售处方药解禁做准备。
2014年的最后几天,京东终于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证书;2015年1月13日,阿里健康牵手广药,双方将在医药电商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至此,阿里、京东和1号店三家传统电商大鳄,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集团之一,上海医药3月9日宣布,已投资设立上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明确为电子商务,新设公司将着力打造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络,定位于为患者提供处方药O2O销售、健康管理的服务及贸易型电商。那么,药企自产自卖将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位销售总监坦言,如果依赖批发企业和医疗机构,药企到处“求爹爹告奶奶”跑销售;然而如果是自己销售,凭借药品质量、口碑等优势,患者可以选择同类产品中质量较好的;最重要的是,砍掉中间转手的环节,药价有望大大降低。
据患者反映,目前在医院购药实际非常被动。记者日前到武汉市一家三甲医院体验了一次。因嗓子疼和咳嗽到呼吸内科看病后,医生开具了3种药物,但处方上只有药品通用名,至于是哪个厂家、价格多少都无从知晓,只有划价之后才知道需要付多少钱,也不知道每种药品的价格到底是多少,等拿到药一看,有些常用药实际上在药店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低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