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原料药结构调整:一把尺子量到底

从有效制止原料药产业无序竞争和保护来之不易的原料药产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加强国家统一的产业引导和科学调控的意义重大。国家应该进一步提高原料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环保和安全监管标准,严格审批准入,让企业回归理性。

20116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将正式施行。作为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新版指导目录明确支持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服务业发展,对限制类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提高了准入标准。相比上版目录(2005年),医药原料药鼓励和限制类的项目表述条目更加清晰,实际操作更加细化,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更加密切。

以化学原料药产品限制类项目为例,2005年版只提及维生素C和青霉素原料药项目,未做详细说明,2011年版则包括维生素、抗生素和解热镇痛三大类,涉及30余种品类。维生素类为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包括药用、食品用和饲料用、化妆品用)生产装置,新建药品、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途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综合利用除外)、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抗生素类为新建青霉素工业盐、6-APA、土霉素等生产装置。

把原料药项目及其产品链扩建也明确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审批和控制范围,将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力,防止盲目投资建设。

配套政策有效保障

为改变国内大宗原料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医药产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新的相对过剩态势,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多个产业项目限制指导目录。继在2005年版目录中将维生素C和青霉素原料药列入限制类项目后,200612月,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其中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中的医药项目包括维生素C原料项目、青霉素原料药项目;之后,又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将维生素、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

早在2004年,发改委制定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国家将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然而,由于限制类项目的配套政策相对不足,导致部分竞争激烈的项目很快成为过剩产业。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V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总产能已接近18万吨;国内VC出口11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约8万吨左右,产能过剩使近3VC价格跌幅近70%。市场起伏波动相当大,行业效益非常不稳定,大宗原料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国内原料药企低价拼争出口竞争,行业可持续的创新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比之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在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的推动下,促进了一大批原料药项目的技术升级、工艺更新以及竞争力的提高。例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鼓励“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生产、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药物生产中的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手性技术及自控技术等开发和应用等”。在实际配套政策中,又陆续出台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奖励政策;“十一五”中后期20082010年扶持资金达66亿元;“十二五”将达到105亿元,由此带动了我国环保型、质量型优势的酶法抗生素的技术大发展。继头孢类基础中间体7-ACA实现酶法合成后,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原料药也突破了酶法产业化瓶颈,青霉素和头孢类系列原料药已稳居全球市场主导位置。

积极试点与推行

2011年新版目录中,相关部门已要求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这是对产业莫大的支持,而结构调整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产能过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以我为主 推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

  医药流通加快步伐 呼唤供应链核心企业

  98%的医药关税降为零 促东盟出口贸易激增

  药材种植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原料药受游资影响小 中国企业瞄准海外医改商

  外资加速进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

  明辨机遇与挑战 多元化发展中医药

  中药材种植业30年发展与变迁

  中药材种植业30年发展与变迁

  儿童医药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2015年将达669亿

药品不良反应客观存在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

我国本土制药企业逐渐关注国内原创药研发

亚太生物仿制药现状及发展策略

RNA干扰技术投入数十亿美元打水漂

远程医疗陷盈利模式遭遇困局

药材产需脱节价格无常 中医或遇无药窘境

原料涨价猛 药企快速延伸产业链避险

上海基药外企中标多 质量和价格拷问产业

骨科植入业整合加速本土竞争力蓄势待发

医药营销:祭出“组合拳”的美好时光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