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名
Rapiacta
2 CAS登录号
330600-85-6
3 开发与上市厂商
本品于2000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药学院Babu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实验室研制成功。
2009年10月23日,FDA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要求,针对正在研究中的抗病毒药帕拉米韦发布了一项紧急使用授权(EUA),批准本品可静脉注射用于部分已证实或疑似H1N1型流感感染的住院成人和儿童患者,由BioCryst制药公司研制上市。
日本盐野义制药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美国制药商BioCryst Pharmaceutical处购得本品在日本及中国台湾的生产和销售权,2010年1月,由日本盐野义公司在日本上市。
4 适应证
用于治疗A型或B型流感病毒感染。本品对C型流感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无效。
鉴于抗病毒药物对感染A型或B型流感病毒的所有患者并不是必须的,使用本药时,应充分观察患者病情后,认真研讨本品的使用。本品为静脉注射制剂,同时接受其他如吸入或口服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时,慎用本品。注意流感病毒耐药性信息,考虑本品的使用是否适当。
5 作用机制
流感病毒NA(神精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是一种表面糖蛋白。在每个流感病毒粒子中约含有100个这种表面糖蛋白。NA有唾液酸酶活性,在流感病毒的复制、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流感病毒NA的活性,可有效控制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疾病的传播。
本品是一个新颖的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药物,与环连接的基团有亲水的羧基和胍基,以及疏水的异戊基和乙酰氨基,4个极性不同的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 NA结构中不同的活性位点区域。羧基部分与 NA活性位点的 3个精氨酸残基 Arg118,Arg292,Arg371 形成强烈的分子间作用;乙酰氨基的甲基部分与 NA疏水口袋中的 Trp 178和 Ile 222作用,羰基氧则与Arg152作用;胍基与 NA活性位点的Asp 151、Glu 119、Glu 227及 Trp 227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对于 B型流感病毒 NA,异戊基部分与Ala 246、Arg 224和Ile 222构成的疏水性口袋强烈作用,而对于 A型流感病毒 NA,异戊基部分作用于Glu 276疏水部分。本品分子上多个基团分别作用于流感病毒 NA分子的多个活性位点,强烈抑制 NA的活性,阻止子代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释放,从而有效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
6 药效学
对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本品表现出对人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活性抑制作用。对A型病毒的IC50为0.54~11nmol/L,对B型的IC50为6.8~17nmol/L。
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治疗效果
根据感染人类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小鼠的致死摩尔量,通过单次静脉给予本品,依附给药量使存活数量增加,得到其对A型病毒的EC50为0.4~1.5mg/kg,对B型的EC50为0.1~1.0mg/kg。
耐药性
根据日本的Ⅱ期临床研究及对儿童的Ⅲ期临床研究,本品给药前后,只有少数A型菌株被确认对本品敏感性降低3倍以上。此外,在国际合作的Ⅲ期临床研究中,确认对感染与该耐药菌株为相同亚型,且敏感程度相同的病毒的患者,有治疗效果。再则,在病毒耐药性的离体试验中,已经报道类似药物发现了有交叉耐药性的耐药菌株,对本品特别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尚未见报道。
7 药物动力学
分布
健康成年男性,每组6例,分别以100,200,400和800mg(批准外剂量)单剂量静脉滴注,上呼吸道分泌液(咽喉及鼻腔分泌液)中药物浓度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变大。上呼吸道分泌液与血液相比A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