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健康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继互联网、文娱之后,资本追逐的又一重要风口。
大健康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成为时代主旋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7月21日,证监会核发了24家医药、医疗企业的IPO批文。另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86家医药医疗类企业进行IPO,核准发行的20家,过会的8家,未过会的7家,中止/终止审核的7家。多家涉及回扣、两票制和商业贿赂等敏感问题。
有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告据记者,在事关医药企业的IPO审核过程中,是否涉及商业贿赂,几乎成为每家企业都会接受询问的问题之一。
临近7月末,监管层再次在公开场合重申铁腕监管IPO企业的决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例行发布会上指出,证监会将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上述投行人士告据记者,目前IPO风向估计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包括医疗、医药在内的IPO企业,上市速度将保持快审快批的态势。
财务问题成关键
7月18日,证监会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7年第109次发审委会议召开时,当天审核了3家企业,其中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以下简称“大理药业”).
这是截至2017年7月21日,获得证监会核发IPO批文的24家医药、医疗企业中之一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这24家医药、医疗企业均在各自医疗医药细分领域深耕,如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同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另外有3家主营业务为医疗产品的制造和销售;4家为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家为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1家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家为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家为药品零售行业等。
此外,上述24家企业募集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研发、促进营销和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其中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募资资金较多,募集超11亿元资金,而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立医疗”)募集资金总额较少,为2.09亿元。
据记者注意到,证监会在发审委会议中,重点提出了企业的财务数据等问题,对未交待清楚的财务数据会专门提出请企业回答。
比如在审核开立医疗时,就提到了公司递交的多项财务数据。开立医疗自成立伊始,始终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医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电子内窥镜系统等。
根据证监会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报告期2013年至2016年1-9月,发行人(开立医疗)通过经销模式实现的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44%、94.16%、91.34%和94.10%。
招股说明书披露,部分经销商未与发行人签订经销商协议。此外,发行人报告期市场推广费主要由展会费、会议费和技术咨询服务费组成,技术咨询服务费分别为178.55万元、697.96万元、2138.42万元、465.08万元。
证监会称,请发行人代表说明在以经销商模式为主的背景下,确认部分未签订经销商协议的客户收入的主要依据及对应产品的售后服务责任;2015年度技术咨询服务费显著高于其他报告期的理由等。
此外,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过程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发表核查意见,以及对技术咨询服务费的真实性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发表核查意见。
与此同时,在核查医药IPO项目时,证监会对于拟上市企业的内部管理亦特别关注。6月6日,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以下简称“大参林”)获证监会主板发审委2017年第86次会议审核通过。
在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中,证监会请发行人(大参林)代表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存在数十起因违反《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事件和多起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诉讼,且相关处罚和诉讼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