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医药并购,呈现数量多、金额高、政策影响大、公立医院热捧、海外关注度高等特点。
2016年医药并购依旧风生水起。在这一年有多起医院、药企、药房等并购,而这背后是临床自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优先审评等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及医保控费、医保目录调整等多项医药行业改革政策相继出台。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16年医药行业的并购数量、规模再次刷新历史。高特佳执行合伙人杨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
“2016年很多并购依旧是为了产业链延伸,如华润三九收购圣火药业;金额方面,借壳上市或内部资源整合占比较大,如嘉林药业、中国脐血库等借壳资产均估值在50亿元以上;海外并购方面,从2016年9月开始由于国家出台一些金融政策,较之上半年要少;互联网医疗并购方面也大幅减少。”杨磊指出。
对于并购趋势,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医疗服务板块因日益提升的居民需求及国家医改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高增长,这一态势未来还将持续。罗兰贝格咨询合伙人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7年医药行业并购大趋势不减,各细分领域并购仍会很活跃,如中小型化药企业将逐步专业化或被收购、连锁药店整合也将进一步加剧等。
上升趋势不减
虽然目前并没有太多的机构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也不同,但从各种公开信息看,医药健康领域在2016年并购异常热闹。
如清科2016年1月至11月数据显示,PE投资235起,VC投资425起,并购(按被并购方)151起;《医药产业投融资年报》(案例搜索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显示,VC/PE投资366起,并购408起。
杨磊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高特佳研究报告等多方统计显示,2016年医药健康行业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
并购数量及规模远超此前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药企并购金额达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80%,已公告的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为海外并购;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医药行业共发生259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101%,并购交易额808亿,同比增长131%。
有业内人士将投资医药产业的机构分为六类:老牌混业投资机构中的医药团队、专业医疗健康基金、代表产业资本的投资人、国有背景的投资机构、险资、其他各类新入者等。
多位PE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看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认为这是国家倡导的方向,而且医疗领域回报也相对较高。而很多上市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并购可以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值等,如大型药企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完成产业链布局。
金毅从细分行业角度分析认为,连锁药店的整合进一步加剧,并且随着“医药分家”和“分级诊疗”的实施,药店连锁化和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会持续扩大;中小型化药企业将逐步专业化或被收购;中成药行业方面,出于“规范化和上市后再评价”的政策要求,行业持续并购进入医药连锁、大健康和化药或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金额大
杨磊介绍,2016年并购中,大多数案例属于借壳上市或内部资源整合。
如交易金额最高的天山纺织并购嘉林药业,交易金额高达83.6896亿元。嘉林药业是国内心脑血管、抗肿瘤药物企业,在降血脂领域堪称龙头。天山纺织是以矿业、毛纺织业为双主业的集团化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国资委。交易完成之后,嘉林药业100%股权将置入上市公司,成功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从今年披露的医药并购重组的案例看,嘉林药业、中国脐血库等借壳资产均估值在50亿元以上,借壳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尽管今年借壳监管进一步收紧,但是医药借壳热情不减。
而从并购重组交易方案设计来看,资产估值在50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较为突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团队对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较高,独立上市意愿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