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合肥市民吴先生正在为给父亲选择一家合适的养老院而发愁。母亲早逝,父亲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夫妻俩平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无力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思来想去决定找家养老院。
“看了好几家养老院了,公办养老院进不去,民办养老院价格高,动辄两三千元,真住不起!”吴先生叹息道。
吴先生的烦恼不是他一家独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无数个中国家庭都要面临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而机构养老无疑是个重要选项。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近年来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030.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0%;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692.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4%,两项指标分别高于全国1.5和1.3个百分点。
“以合肥为例,2014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7万,老龄人口比例在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可以说我们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合肥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锡友介绍。
公办养老院进不去 民办养老院价格高
3月23日,春光明媚,在合肥市瑶海区静安养亲苑的活动室内,赖嘉祥等几位老人正在下棋,不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88岁的赖嘉祥老人是一名医生,他告诉记者,老伴儿走得早,儿子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他就住进了养老院,现在已经在养老院住5年了。
“每天早上锻炼完就去写写字、看看书,下午大家一起打打牌,下下棋。活动丰富,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比家里还热闹,儿女也放心。”赖爷爷十分满足地说。不过他也表示,养老院就是收费太高了。“去年床位费还是2260元,今年涨到了3000元,加上600元的护理费,每月费用3600元。我每个月退休金4000多元,所剩无几。 ”
在静安养亲苑的宣传册上,记者看到相关收费标准。费用主要包括床位费和护理费,双人间每月床位费在1500元到1700元不等,护理费按不同的护理标准收取,能自理的老人每月600元,半自理的每月1699元,完全不能自理的每月3399元。记者走访多家民办养老机构发现,这样的收费标准在合肥比较普遍,一般按照老人的身体条件和服务环境差异,每月费用在2000多元到五六千元不等。
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公立养老院虽然价格低,但是数量少、床位少,入住条件多,很多人被排除在外。据了解,合肥市共有200家养老机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50家,民办养老机构50家,但是公办机构中农村敬老院占145家,市区老年公寓只有5家。
合肥金色家园养老院是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家公办养老机构,目前一期的136个床位已经全部住满,刚刚扩建的二期也开始投用。院长汪冬梅介绍,公办养老院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机构,全额财政拨款,老人基本上是免费入住。“我们只接收蜀山区户籍的五保老人、三无人员和低保户中的特困人员,外面的老人进不来。主要因为我们床位有限,满足本地户籍老人需要还有困难。”
养老机构面临经营困境 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面对老百姓“住不起”的呼声,很多养老机构也有“难念的经”。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超三成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48%。
“一年房租300多万元,现在还欠着100多万房租呢。”合肥市蜀山区光明老年护理院院长包义霞告诉记者,养老院经营并不轻松,光明养老院共有500个床位,目前实际在院的只有160多人,入住率只有30%。 “自2014年2月份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随着认知度的提升,经营情况正持续改善,未来入住率能达到60%的话,我们基本上就不亏钱。”
养老机构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产业,前期投入大。包义霞介绍,一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中等规模养老院,装修成本加上消防改造、设备投入,前期投资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