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迎来进军俄罗斯市场关键期

“中医药非常神奇,我们喜欢中医药”。每当问到俄罗斯人对中医药的认识时,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回答。中医药在俄罗斯有非常高的认可度,但是多年来,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最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华佗再造丸、三九胃泰等著名品牌产品销售量没有很大突破,影响力还是不够。  

  出口障碍  

  近几年,虽然有很多中药在俄罗斯注册成功(以食品添加剂的身份),但是,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为何中医药在俄罗斯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却不能在当地发展壮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俄罗斯的药品注册程序与欧美类似,中成药按药品身份注册非常困难,且时间长,费用高。中成药按食品添加剂注册虽然简单,但是由于保健品不能宣传疗效,使得其实际疗效无法传达给民众,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产品宣传方式欠佳。有的企业在俄罗斯复制在中国的宣传模式,盲目斥巨资在媒体上做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二是当地华人数量少,华人市场有限,产品很难在短时期内进入俄罗斯主流销售渠道。而以往俄罗斯市面上销售的中医药保健品多以减肥、美容、提高性功能等产品为主,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多次被俄方检查机构查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声誉。

  三是俄罗斯的经销商为了经济利益,信赖知名度高、有群众基础的欧美产品,对中医药产品的销售非常慎重,不轻易投资宣传。

  四是中国医药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时准备不充分,缺乏前期的调研和市场考察,产品注册后没有继续跟进,导致注册证被经销商把持,药品却没有实际销售。

  五是中医大夫在俄罗斯多以针灸、推拿的方式行医,且大多没有合法行医资质,不能有效地向俄罗斯民众宣传中医药理论和提供服务。  

  市场开拓需加速  

  虽然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缓慢,但是,俄罗斯的中医药市场却有很大发展潜力。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俄罗斯的中药类出口主体为贸易公司。20062010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中药类产品大约在400万到700万美元之间,增幅波动较大。其中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是主要的出口品种,植物提取物每年的出口金额约在400万美元左右,中成药出口则在200万美元上下。但是通过边贸、私人携带等方式进入俄罗斯的却远不止这些。

  430日,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到期,对我国中成药出口造成严重影响,拥有1.4亿人口的俄罗斯将再一次成为企业关注的市场。今后的510年,是中医药进军俄罗斯的关键期,需要企业深层次地发掘,拓宽发展思路。如果中药生产企业能够加快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步伐,将会有更多好的品牌和产品进入到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地域广阔,资源十分丰富,在俄罗斯民间一直保持着用草药和针灸治疗疾病的传统,民众对中医药的接受度较高,政界和医学界也较少干扰,因此,中医药在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此外,我国的藏医药文化在俄罗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分支,藏医药文化的宣传和交流可以借鉴。

  意见和建议  

  依据所掌握的俄罗斯市场的情况,笔者给相关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在产品进入俄罗斯之前,要赴俄罗斯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进行调研,适当参加一些商业活动和当地展会。

  2.主动参与产品在俄的宣传活动,在人力、财力上积极配合经销商,共同推广中药。同时,要注意宣传方式,应循序渐进,先在专业杂志、报纸发表文章,召开推介会,邀请医生、专家等参加。

  如果产品已经进入药店,要对销售人员进行有关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并在店内做宣传广告,有实力的企业可同时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宣传。

  3.更好、更深入地宣传中医中药理论,让合作伙伴能充分了解中医药的精髓。

  4.俄罗斯的消费较高,企业要做好开拓市场高预算和高投入的准备。

  5.传销在俄罗斯是合法的,因此,部分产品可以用传销方式进行销售。但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因为一旦产品被查出质量问题,企业将付出高昂代价。

  在20112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会议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再一次肯定了多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工作取得的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可以预见,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药企业在俄罗斯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将指日可待。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1年医药产业总产值预测达15500亿

  抗辐射中药或成行业新亮点

  东盟,中国企业“掘金”新舞台

  新一轮扩产潮: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产能过剩,原料药出口之痛

  新降价令砍去100亿 药企“出血”不止

  2010全球最畅销药:立普妥居首

  降价令考量药品零售企业 药店恐遭沉重打击

  日本本土原料药生产受损 中国药企或存机遇

  新医改给力医疗器械市场 产品营销成败在售后

3.0时代业外资本敏锐“触电”

2010年“重磅炸弹”级药物销量排行

三股“寒流”夹击 浙江中药企业抱团渡难关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可期

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