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改革是今年两会期间公众极为关注的焦点话题,“看病难”“号贩子”也成为热议的“高频词”。号贩子该如何根除?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患者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
记者:针对公众关注的号贩子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金小桃:我委高度重视医院号贩子问题,近期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先后3次召开多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深入分析问题,认真研究并综合治理医院号贩子问题,提出了近期治标、中长期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二是赴北京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挂号难的原因,详细了解号贩子贩号倒号的手段和方式,提出针对性的防范举措。三是会同公安部门部署摸排工作,对号贩子猖獗的重点医院列出清单,依法严厉查处打击,对盘踞在重点医院周边的黑恶势力坚决铲除。四是配合中央网信办集中清理了网上号贩子有害信息链接和“代挂号”等搜索关键词,对一批违规“代挂号”网站予以关闭。五是督促指导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迅速开展打击号贩子专项行动。北京市2月14日出台《关于严厉打击号贩子改善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秩序的通知》。部署专项行动以来,至3月11日,已组织打击整治行动54次,抓获号贩子122人。广东省2月22日召开了动员会,启动了全省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改善医院门诊服务秩序专项行动。上海市2月29日召开严厉打击号贩子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专题部署会,目前已初步形成打击号贩子的高压态势。六是指导地方排查补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北京市提出了规范挂号就诊的八项措施,包括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建立医疗机构间层级转诊网络、推出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普通号在市属医院内统筹调剂、严格加号管理、落实实名制挂号、加强宣传引导和秩序维护、建立违规利用医院医疗资源监督举报和处罚制度等。2月24日,北京市还部署开展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行为的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号管理。上海市采取了扩大资源供给、统筹号源管理、推进预约诊疗和转诊服务、优化诊疗服务模式等措施。
记者:有消息称,近期国家卫计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号贩子,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金小桃: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号贩子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草拟了专项行动方案,目前正在各部门征求意见,近期将会同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总体思路是:近期治标为主,围绕社会关注热点,以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集中优势力量,重拳出击,对重点城市重点医院的号贩子打一场“集群战”,坚决遏制号贩子猖獗势头。中远期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深化医改,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措施并抓好落实,斩断号贩子利益链条,铲除号贩子生存土壤,着力解决医院号贩子这一社会热点、管理难点和患者痛点,维护公平就医秩序。
记者:目前,一些移动医疗APP具有诊前咨询和加号功能,这是否也会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国家卫生计生委怎么看?
金小桃: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迅猛发展,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干扰了医院正常的挂号就诊秩序。对医务人员擅自通过与商业医疗平台合作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应当明令禁止并严肃查处。在近期即将开展的严厉打击号贩子专项工作中,我们将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卫计委要求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清理工作,强化对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教育。对于继续以此种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医务人员,要依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于管理不力的医院领导要追究责任。
当然,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我们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医疗网络平台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