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缺乏统筹规划 医疗信息化系统宛如信息孤岛


微博问诊、在线医疗、网络监控……近年来,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让基层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便捷的医疗服务。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大多数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能实现互联互通,宛如一根根“信息烟囱”和一个个“信息孤岛”,亟待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实现从“小圈圈”到“大循环”的蜕变。

远程医疗不出门一样看专家

过去,许多基层老百姓常常感叹:大医院人满为患,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又担心硬件不好、技术不行。最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专家“走”进了乡镇,将先进的设备“搬”到了基层。

成都市金堂县的游崇志患有慢性脓胸,在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治疗。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县医院将他的病例传到华西医院。“原来准备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看病,但医院说这里也能看到那里的专家。刚开始还不信,但我一坐在电脑面前,真的和华西医院的专家面对面了。”游崇志说:“没想到,我们不出门也能享受专家服务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华西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据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介绍,2001年,华西医院就开始建设远程双向视频网络系统,2003年成立了四川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不仅能快速传输和查阅病历资料,还能提供紧急会诊、多科会诊等多项功能。经过几年发展,该远程网络已覆盖西部14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入网医院逾500家。

不仅大医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一些区县也在追逐信息化的浪潮。一卡就诊、一卡资料查询、一卡结算……去年,一套医疗信息化系统在德阳广汉投入使用。在高坪镇金九村卫生站,村医通过培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系统建卡、开具电子处方、查询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村民们所建的卡,可在高坪镇中心卫生院、广汉市人民医院使用,在卫生站看病还可实现新农合结时即报。

信息化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方便,更让检验设备“空降”到基层。走进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医院的化验室特别小,但却能开展几乎所有检查。检验人员刘丹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原来,医院将这些检查“外包”给了一家专业化验机构,当天有专业人员来“取货”,再通过信息化平台将结果传回。“过去设备差,自己都不相信结果,现在检验又准又快。”

监管“大处方”共享大平台

信息化的运用,打破了医疗卫生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监管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大处方”,还通过系统管理,优化药品流通,降低医疗费用。

在基层,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有了信息化系统后,这一问题得以缓解。在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院长杨成的办公室,在他的电脑上快速地浏览医院各科的看病情况和处方情况。如今,在新津县的每一个公立医院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院长还是卫生局长,都能及时、准确地查看到每一个医疗点上的各类信息,实时监控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同时,通过系统还可以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规划,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杨成说,这个平台还开通了很多方便患者就医的功能,有效节约了资源,节省了群众的看病费用。患者用医保卡刷卡挂号后,接诊医生的电脑里便会出现患者详细姓名、年龄、病史、用过的药品等信息。在医生开处方时,信息系统不仅有药品的价格、厂家,还会提示医生药品搭配的禁忌等。一旦出现“大处方”,系统马上就会跳出相关提示,后台监控人员可以立即进行核实。

信息化系统,不仅给违法违规的医疗行为上了一个“紧箍咒”,同时也为医院管理提供了便利。四川省实现了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为此,省里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四川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通过网上采购监管平台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通过系统对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进行网上实时监控。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利润引诱原料药巨头进军制剂市场
国内制剂向西方出口 成果已经显现
全球植物产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复方药引导新药研发多元化
明胶5倍暴利滋生大量非法作坊
胶囊价格上涨将超两成 上下游仍在整顿
四大趋势或将主导制药工业行业未来
制剂国际化坚冰已破 多方借力待发展
医院基药如何做到有备无患
限抗令细化 抗菌药物市场呈三大趋势
中国药物研发从单向引进走向国际化
我国四大类药物成胶囊化药市场主力
“限抗令”加码 药企夹缝生存求转型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