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重磅炸弹”药物:好日子渐行渐远

很长一段时间,是“重磅炸弹”产品点燃了制药业高速、持续增长的引擎。过去数年,“重磅炸弹”药物占据了重要的医药市场。 

尽管各大跨国公司依然掌握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炸弹”药物,但由于他们过分依赖重磅药来推动业绩成长,日子越发“吃紧”,特别是近年来数例“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期临近。 

“重磅炸弹”药物的一举一动都直接牵动着跨国药企的神经。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批“重磅炸弹”药物面临专利到期,依靠“重磅炸弹”药物获得市场效益的企业如何维持增长,怎样开发现有资源,保持其市场地位

或许,未来正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竞康预测的那样:药企依赖“重磅炸弹”药物保持高利润收入的时代正逐渐远去。 

“重磅”有因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类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成功研发,并广泛使用,催生出一批又一批重量级药物。沈竞康分析“重磅炸弹”药物为何能够畅销时介绍,其首要条件是此类药物针对某一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是治疗某一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其次,研发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药研发,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人才,不断满足临床尚未满足的需求,寻找医药市场的契机。“药物开发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新药创新研究的重要保障。”辉瑞制药企业沟通部负责人席庆介绍说。 

此外,“重磅炸弹”药物的成功还在于其上市后不断进行的后续研究,进行临床对比试验、新适应症的开发、联合用药的研究等,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容量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立普妥曾经赢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因为它做了相当多的FDA要求的临床比较研究,而竞争对手没有这样的数据。”席庆解释立普妥在专利到期前“重磅炸弹”地位时说。 

具有良好的创新性也是“重磅炸弹”药物称雄的原因。“药物一开始上市时,广大处方医生和患者并不认可,这就需要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迅速打开市场。利用专业的营销团队及网络,针对不同国家制定本土化营销策略,才能确保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席庆表示。 

在想方设法占领市场的同时,制药企业其实早就做好了市场垄断的布局。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利用知识产权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垄断,确保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所有“重磅炸弹”药物都会在上市之前申请专利,以确保其获得市场垄断。 

此外,为了延长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制药企业还会派生出诸如工艺、制剂、晶型等专利。

“这是制药企业延长专利保护期的一种策略,以阻碍潜在的仿制药竞争者进入市场。”席庆坦言,立普妥就曾因此获得欧盟大多数国家延长的专利保护期。 

应对“专利悬崖” 

不过,自2011年开始,专利药陆续到期几乎成为所有跨国药企巨头的最大心病。 

报告统计:在2010~2015年间,国际上将有近400种、价值770亿美元的专利药到期,其中包括80多个可能影响细分领域市场格局的“重磅炸弹”。 

这一现象在业内被称为“专利悬崖”。以辉瑞为例,2012年一季度,由于立普妥在美国失去专利保护权,辉瑞制药业务的销售额下降了25% 

专利到期后,药企产品不再享受专利保护,其他企业的低价仿制药物大量出现,导致专利药物的利润大幅缩水。为了缓解因专利药到期而导致的销售收入下滑,诺华、辉瑞等各大药企也不甘示弱,纷纷采取行动:或业务拆分重组或与竞争对手整合。 

席庆表示,产品专利到期、新产品上市,这对于制药行业来说是一条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只不过是专利到期问题在过去两年比较集中而已”。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如何面对命运:“伟哥”的谢幕宣言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总述

  重磅糖尿病药物市场之中国播报

  中国动物疫苗市场十年跃增26%

  Biogen Idec搅动血友病药物市场 为新药定价

  药品:万艾可蓝色的诱惑

  解读EvaluatePharm全球药品市场预览报告

  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发展概况

  国产胸腺肽市场份额约10亿元

  ASCO后制药企业在免疫肿瘤药物领域的5大疑问

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退”入民营医院

探讨抗肿瘤药市场的成长动力和中成药优势

分子诊断:决战“战国时代”

基因测序万亿市场启幕 相关概念股“钱景”向

国内药用辅料产业:不仅仅是配角

2018年全球组织诊断市场将达40亿美元

心血管糖尿病新药抢筹:新秀公司背后复星四

伟哥在中国:“硬”战

礼来等巨头开打糖尿病药侵权战 抢400亿美金

全球疫苗产业:80%以上被辉瑞、诺华等巨头垄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