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互联网医疗的轻与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浪潮接近尾声,医疗这一巨大但尚未开发的服务市场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一个最主要战场。但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自身具有的多重难点严酷的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至今互联网医疗仍未找到可以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这让投资者变得日益谨慎,整个市场从开局的热烈逐步转向平静,但也使得有关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路径的争论益发变得强烈。

按照传统互联网的发展路径,轻资产和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是标配,即使发展到后期的大量地推人员,也主要是人力成本的配置,不存在重资产。而直接面向消费者则有助于培植具有忠诚度的用户,通过服务和产品让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反复进行消费并产生口碑效应,最终获得快速增长。这一发展思路配上大量资金在前期去铺市场很快可以占领用户并最终在市场上形成垄断格局,最终击败对手。

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这一手法完全失灵,拿钱砸出来的市占率却无法转变成营收。这一切主要源于互联网医疗是无法离开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而医生的服务需要基于线下一整套成熟的医疗服务体系的配套,但这在中国却还没有建构起来。

首先,中国医疗体系缺乏服务标准。在缺乏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和服务规范下,因为线上医生来源不同而导致的服务标准化难题无法解决。要解决服务标准化问题显然是需要政府和市场来共同推动,单靠互联网公司是无力来进行的。服务标准的缺乏也导致支付体系标准的难以统一。类似美国那样的全国统一的CPT代码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类疾病在线上到底如何收费,什么样的费用对应什么样的治疗标准?这些目前在市场上都付之阙如,只能依靠各家公司自己叫价,这让用户无所适从。因为服务没有做成标配的产品,也就导致服务良莠不一,用户的付费意愿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轻资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医生首先缺乏经济动力,中国的医生目前主要依靠药品和仪器来赚钱,对于赚取微薄的服务费用兴趣始终很小。即使撇开医生服务的经济动力来看,大医院的医生工作强度已经很高,他们即使有心愿意为用户提供服务,也可能确实很忙而无法及时给用户回复,这导致用户体验会很差,最终无法持续。而小医院的医生可获得性太强,病人不需要在线上寻求他们的服务,可直接去家门口的诊所解决。而且医生碎片化时间服务模式的前提依旧是陌生医患关系,这无助于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中国的医生不是自由执业,他们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如何能指望他们保质保量五成额外的服务。

再次,互联网医疗整体缺乏支付方。医保没有精细化管理能力,商保太弱小,无法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支付方。而美国正是因为支付方处于控费的目的大力推动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支付,这导致中国互联网医疗缺乏核心的推动力。目前市场各方虽然都在寻求支付的解决路径,但难度都相当大,较为有希望的是在刚需强烈但保险一直不覆盖的自费领域寻求突破。但在自费领域的发展将比较慢且市场始终无法做大,这仍将严重制约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从上述对C端轻资产模式的分析来看,目前这种模式的发展受制于医疗服务体系,即使手握大量用户也无法变现。这才有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向线下转移开设诊所的举动。但面向C端的重资产模式难点依然很大。第一,线下连锁诊所依旧需要指定标准,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制定和实践这套标准并在用户获得认可后方能实施。第二,如何保证自有医生利用整段时间来为线上用户服务于线下服务并行不悖。如何建立基于熟人医患的家庭医生制度或是关键。第三,支付方问题仍未解决,除非提供完整的整合医疗闭环,光靠诊所是无法解决支付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单纯依靠医保,诊所又只能回到靠产品盈利的老路,最后失去了服务的口碑效应。

因此,C端目前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路径。但投资者在互联网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始终认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暗藏杀机,福建药品招标的三大陷阱

山东启动第二批高值耗材招标 十大类802个品

首页医药纵览行业经纬业界动态医疗费用连年

受全球经济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在当下似乎

日本神药受追捧 专家:药效跟国产药无区别

医改办报告,药交所模式不利于降价

国内利润超3000万药企不足200家 行业并购难

曝药企从牛杂店进货 注射液成品流向全国

震荡:OTC或退出医保目录,565品种生死难料

2014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32.8万 皮肤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