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结核病疫苗会议上公布的初步发现提示,开发和推广一种“感染后”疫苗可能为降低中国的结核病发病率带来重大影响。
◆在国际结核病疫苗会议上公布的初步发现提示,开发和推广一种“感染后”疫苗可能对减少中国的结核病带来重大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估计中国每年有将近100万结核病新病例
上海(2015年4月21日)——根据今天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结核病疫苗论坛上公布的一项初步的新研究,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结核病感染与病例数量的一个主要贡献者很可能是老年人。来自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这组科研人员发现,开发一种“感染后”疫苗,到2050年可能降低中国1/3的结核病总体发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2050年是消灭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结核病的目标之年。人们公认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在控制这种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中国仍然受到结核病流行的巨大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每年估计有980,000 例结核病新病例,这仅次于印度,而且每年有41,000人因为这种传染性的空气传播疾病而死亡。更令人忧虑的是,全世界1/3的耐药结核病例出现在中国。
初步的研究结果预测,老年人(65岁及以上)在中国结核病传播的比例可能从18%上升到53%,而他们的结核病负担可能从全部新发结核病病例的13%上升到71%。
“我们的初步发现提示,中国增加预防老年人疾病的结核病控制举措可能是有用的,而且开发目标是保护这个人群的新的结核病疫苗可能有显著的影响,”Harris说。“针对老年人的思维有别于目前该领域的思维,该领域目前把大多数的重点放在了开发儿童与青少年用的疫苗上。这可能也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诸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这些地区患病的年轻成年人要更多。
这组科研人员说,中国成功降低结核病传播与老年人群规模不断增加的组合,是这种预期的趋势的贡献因素。在2025年到2050年变老的人群可能在1990年之前传播仍然很高的时期被感染。随着他们变老,他们的感染被重新激活的风险会增加,因此他们更可能发病并且增加疾病的数字。然而,由于疾病传播在近年来已经大幅度地降低,被感染的年轻人的数量相对较低,因此年轻的人发病的数量也将变得更低,因为这个人群的多数疾病是由于近来的感染造成的。
寻找新疫苗的全球任务
已经存在了将近100年的结核病疫苗卡介苗对新生儿一直很有效,而对这种疾病的最常见而最具传染性的形式即肺结核在很大程度上无效。这种疫苗数十年的广泛使用没能控制住全球结核病流行,这导致全球的科研人员研究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结核病疫苗。
“结核病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它与艾滋病病毒联系在一起,是全球传染病中的主要致死原因,其抗生素耐药性是一个重大的治疗挑战,然而由于缺乏对结核病健康威胁的了解以及因此造成的对新工具的投资的缺乏,我们的疫苗研发落后于本应取得的进展数年时间,”Aeras的首席执行官Tom Evans说。“全球结核病疫苗界对在中国召开会议感到兴奋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创新型研究的程度,包括开发目前全世界唯一的处于3期临床试验的结核病候选疫苗。”
这种称为VaccaeTM的中国疫苗的3期临床试验是由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进行这项疫苗的临床试验的科学家正在这个结核病疫苗论坛上提供进展的快讯。Aeras说,除了VaccaeTM,目前有14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这包括葛兰素史克的M72+AS01E候选疫苗,它目前正在非洲的一些地方进行2b期试验。
“结核病疫苗的全球临床试验渠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靠,然而与此同时,在结核病究竟如何攻击人体和设法规避天然免疫应答的问题上,我们仍然有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结核病疫苗开发组织(TBVI)的科学团队的成员 Tom Ottenhoff说,“幸运的是,结核病疫苗界为了协调联合研究举措,已经设法在这些论坛上走到了一起,从而把提供给我们的举措的相对很少的资助以最有效的方式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