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产能过剩,原料药出口之痛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可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1/5以上。原料药出口近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出口额占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50%。虽然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药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但2010年又得到了强劲恢复。但是分析出口数据发现,很多品类出口额的增长是以牺牲价格的代价换来的——这样的增长让人担忧。

2010年出口原料药细分的19个品类中,心血管系统用药、维生素类、林可霉素类、消化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磺胺类等六类品种出口均价同比下降,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其他西药原料等三类品种的出口均价相对于2009年的低基数,提高比例没有超过5%,整个原料药类出口均价同比仅提高1.87%,可见出口价格已对中国原料药的出口增长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2010年,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等各类成本普遍上升,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大了原料药生产的成本压力,但原料药出口价格却没有同步上升。这一方面有金融危机造成主要市场购买力下降、价格竞争激烈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国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为寻出路不得不低价出口国际市场,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借助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迫使国际巨头从部分大宗原料产品退出,从而使中国许多大宗原料药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有了较大比重。如VC2010年出口量几乎满足了国际市场的所有需求;糖精,我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且70%80%供出口;扑热息痛占有国际市场40%左右的分额……按照常理,市场占有率高,就应该有定价的话语权,就能够卖个好价钱。但是,我们出口的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多时候却在成本线附近波动,究其原因,产能过剩无疑是罪魁祸首。比如青霉素,全球市场年总需求量只有五六万吨,而我国年产能已超过10万吨;7-ACA全球年需求量为4000吨,我国年产能达7000吨;VC全球年消费量在11万吨左右,我国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等5家企业的产能就达12万吨,其他企业在建和拟建产能也达10万吨。可以说,我国许多大宗原料药和中间体品种的产能都严重过剩,而且这种状况还有从老品种向新仿制原料药蔓延的趋势。

由于产能过剩,生产企业为了收回投资、维持运营,不得不采取低价竞销的策略抢占市场,把本该属于我们的定价话语权拱手让给了国际买家,而自己却只能在成本线附近挣扎,有时甚至沦落到亏本经营的境地。青霉素、VC等产品的生产企业都不止一次品尝过这种苦果。

产能过剩始终是悬在中国原料药产业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已成为原料药出口之大痛。产能过剩的危害是严重的,一方面严重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引起的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和阶段性低价竞销严重破坏了出口经营秩序,不仅因企业自相压价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因恶性竞争而蒙受巨大损失,难有发展后劲。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出多门,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以VC为例,国家3个部、局可以颁发生产许可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药用VC生产许可证、农业部颁发饲料用VC生产许可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颁发食品添加剂用VC生产许可证。虽然看似分工明确,但生产出来的都是VC原粉,在国际市场上并无严格的界限,由于各自审批,相互没有协调,结果许可生产的数量大大超过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为产能过剩埋下了祸根。

其次,企业追逐高利的短视行为,加剧了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青霉素工业盐就是一个典型。2006年底至2007年前三季度,青霉素工业盐在环保停、限产等因素的刺激下,出口价格大涨,高利润驱动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迅速扩张到年产8.5万吨,而国际市场年总需求只有6万吨,产能过剩40%左右,致使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格在2007年底再次陷入低谷。尽管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新降价令砍去100亿 药企“出血”不止

  2010全球最畅销药:立普妥居首

  降价令考量药品零售企业 药店恐遭沉重打击

  日本本土原料药生产受损 中国药企或存机遇

  新医改给力医疗器械市场 产品营销成败在售后

  医药电子商务迎拐点---基药采购电子交易平台

  专利期袭来 跨国药企中国撒网捕鱼

  创新药市场转化待破局

  如何提升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医药大力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

新一轮扩产潮: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东盟,中国企业“掘金”新舞台

抗辐射中药或成行业新亮点

2011年医药产业总产值预测达15500亿

中药迎来进军俄罗斯市场关键期

3.0时代业外资本敏锐“触电”

2010年“重磅炸弹”级药物销量排行

三股“寒流”夹击 浙江中药企业抱团渡难关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