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一年。时值岁末年初,盘点中医药行业,全系统积极参与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经过一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基本政策保障
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共有上海、福建、河南、甘肃、云南、海南、西藏、吉林、重庆9个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制定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部分省市政府召开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各地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全面参与医改提供政策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有效引导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为目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研究制定中,加强与卫生部协调,将鼓励运用中医药的优惠政策上升为国务院法规。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将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提供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项目纳入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各地在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中,落实提高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出台政策,参合农民在县中医医院住院的报销起付线降低100元,中医药服务项目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贵州省规定新农合中使用中医药的报销比例至少提高5%~10%,一些县的提高比例达20%。甘肃省规定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10%、起付线再降低10%,同时城市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全国大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制定了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利用中医药服务。
各地从培养人才到资金支持,再到服务网点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百姓感受中医药“花小钱、治大病”的特色与魅力。
关键词 基本药物制度
扩大中成药和民族药数量,发展中药院内制剂
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药基本药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编制了《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卷)》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同时列入。其中,中成药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
广东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增补中成药133种、占增补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51%。西藏遴选出327种藏成药和128种卡擦药(加味药)作为基本用药,形成《西藏自治区基本药物藏药目录》。其他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做好增补中药品种的遴选工作以及中药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调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有益于中医医院研发、生产、使用院内制剂,为中药产业、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源泉。湖南省发布《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药管理工作的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研制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制剂,加大单方、验方、秘方的开发力度。
此外,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目前已实现人工栽培,逐步发展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