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两会声音 | 基层医生最关心的3个问题

“两会在即,哪些热点和基层医生关系最大?”

历年来,医改尤其是涉及基层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一直都是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两会代表作为基层真实现状的传话筒,正在收集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为基层医疗发展建言献策。

临近两会开幕,国家卫健委邀请了几位代表参加25日的例行发布会,就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在代表们讨论的话题中有三点内容值得引起广大基层医生关注并有望进一步得到解决,小社归纳如下:

第一,乡村医生水平、待遇有待提高

在这次例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说道,今年准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两方面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乡村医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问题,因为目前乡村医生总体来说水平有待于提升,待遇有待于大幅提升。

抛开能力谈待遇当然不行,但抛开待遇只谈提升,也难以服众。怎样平衡两者关系,需要更进一步的政策从整体上进行把关和权衡。

据最近几年卫生健康领域的统计数据分析,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数量正处在急速下降阶段,除了一部分群体是自然老退以外,另外一部分乡村医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纷纷选择离开。尽管国家每年颁布大量的扶植政策用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待遇问题,但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在解决到手工资和乡村医生最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上,困难依旧存在。

待遇问题没法妥善解决,最终也将影响着乡村医生主动能动性的提高。对农村群众而言,唯一的健康守门人都离开了,就近就医变得更难。所以,要守住居民的健康,守住基层网底这道防线,首先得用待遇留住人才,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提升。

第二,培养留在本地的医生,解决基层人才饥渴问题

提到人才问题的时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方来英深有感触。在其深入基层前往湖南湘西的过程中,曾在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问及人员毕业院校时,当地医务人员回答,是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50年代建校,办院宗旨很明确,就是解决本地的适用性人才,培养留在本地的医生,医生都在本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人才的饥渴。

所以,如何培养一支基层人才队伍,就地取“才”是破题关键。

小社曾听业内人士反映,当地在人才引进方面花费了不少力气,但最终效果平平,一方面,外地应届毕业生不愿意来偏远、条件恶劣的边远农村扎根;另一方面,未来晋升、发展对本地毕业生缺乏吸引力,有些定向生甚至宁愿支付高额的违约费也不愿意回本地工作。

客观来说,留住当地生源,加强本土适用性人才队伍建设才能适时缓解基层医疗青黄不接的现状。

三、预防大医院“虹吸”,两方面需要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表示,在浙江没有实行“双下沉、两提升”之前,基层的很多业务人员,更多的职工工位是服务,基本不看病,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相比基层,大医院业务量大幅增长以后有刀开,外科医生有手术做,内科医生有很多病人,整天有事干,生活就比较充实。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绩效改革以后,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增长,职业的荣誉感也在增加。所以预防虹吸现象,一是医疗机构水平要提升,二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要提升。

对于个人而言,基层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尤其需要提升。在这方面,广东的做法值得肯定,去年5月,广东省卫健委下发《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计划提出对于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影像科等基层紧缺专业人才,完成相关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中级职称后在粤东西北地区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可由省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直接认定为基层副高级职称。

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在各种表彰奖励评选中给予倾斜,鼓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表彰奖励工作,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生存艰难 70%医药代表被迫准备转型!

  三甲医院牵手高校 带来区域医疗大变局

  从吉非替尼看4+7药价大幅降价背后的民族药企

  4+7带量采购下药师角色价值回归与转型

  医保局开始DRG试点 药企面临真正考验

  2018年跨国药企“裁员风暴”来袭 全球医药行

  重磅 | 火石创造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深度透视丨4+7带量采购的后续政策看点

  4+7带量采购后医药股暴跌 是正常反应还是不

  Evaluate报告:2024年全球疫苗市场分析 GSK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